正文 第37章 感謝無緣由的委屈(3)(1 / 3)

這個故事給我們的最大啟示是:不肯吃一點兒虧,不肯受一點兒委屈,就算省了自身的力氣,得到了一些利益,卻顯得我們太沒風度,路隻會越走越窄。所以,蘇珊被公司開除不足為奇,甚至可以說在情理之中。

我們再來看一個故事,雖然虛構卻很能說明問題。

有一句很著名的古訓——“吃虧是福”。清人鄭板橋曾經把它題寫在匾額上,訓誡後人。一念之間,“吃虧”與“得福”便完成了轉化。鄭板橋先生的“吃虧是福”思想,應當源於老子在《道德經》裏的一句有名的論斷:“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有些人或許會提出疑問:吃虧應該讓人壓抑才對啊,怎麼就“吃”出福氣了呢?這是因為,不能吃虧的人在是非紛爭中過於精明、錙銖必較,隻能局限在“不虧”的狹隘的自我思維中。這種心理會蒙蔽他們的雙眼,束縛他們的心靈;而吃虧換來的是心靈的平和與寧靜,也會贏得別人的愛戴和尊敬,那無疑是獲得了人生的幸福。

那些登上成功巔峰的人很早就明白,既然吃虧是沒人願意做的事情,那麼自己就不妨超然一點兒,主動吃一些虧讓別人占便宜。安然吃虧的品格比天才更重要,而缺乏這種品格,神童也難成大事業。

對於這一點,某電視台高級銷售經理人亞倫深有體會。

大學畢業後,亞倫在某電視台做初級廣告銷售代表。作為一名剛進入此行的年輕人,在競爭激烈、人才濟濟的情況下,亞倫明白隻有自己主動一點兒才有可能有所成就,因此他總是本著“吃虧是福”的信念,主動去做更多的事情。比如,公司的客戶電話簿舊了,亞倫主動會將電話記錄謄寫到新的電話簿上;上司要打印客戶資料,他總是第一個跑到打印機前,“來,讓我做吧”;有同事工作進度慢了,他忙完自己的工作,就主動幫對方做一些工作……看起來亞倫是吃虧了,但是他卻贏得了全公司人的喜歡,人人都知道這是一個勤快的小夥子。

有一次,台裏需要有人來負責銷售政治類廣告,這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工作,要想做好這份工作要付出比平時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而且沒有業績也就沒有提成,因此沒有人肯吃這個虧,一再推辭。最後這個“燙手山芋”交到了亞倫手裏。亞倫也想辭,但是猶豫再三,他還是答應了下來。

同事們長籲了一口氣,感慨終於輪不到自己做這件苦差事了,同時也對亞倫增加了幾分的感激和佩服。好友很不解地問亞倫為什麼這麼傻,亞倫笑笑說:“吃虧就是福嘛!”剛接手時,亞倫心裏也有點兒發虛,但他憑借著踏實認真的工作態度,最終將這個工作做得順風順水,並憑此得到了一個提拔機會。

在表麵上,亞倫是吃了一點兒虧,可正是由於他的主動吃虧,獲得了公司上至領導,下至同事的一致讚歎。同時,大家把他的主動吃虧看在眼裏,記在心裏,願意把升職加薪的機會讓給他。

正如古人所言,用爭奪的方法,你永遠得不到滿足;但是如果用讓步的方法,你可以得到比企盼的更多的東西,這就是“吃虧是福”真正的意義所在。坦然地麵對吃虧,這代表了一種境界、一種給予、一種忍讓、一種厚道,更是一種睿智。

不過,凡事都有一個度,吃虧的前提是點到即可,使自己在大事上不受影響,不能一味地犧牲自身利益,更不能突破自己的底線。否則,就有可能給對方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彼此感覺很累,也容易出現心理失衡。

慧心物語

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你吃了虧,自然就有人占了便宜。既然吃虧是沒人願意做的事情,那麼你不妨就超然一點兒,主動吃一些虧,讓別人占便宜,這是麵對利益得失的平靜,是審時度勢的氣度和睿智。

006 麵對批評,將壓力轉化為動力

人的一生中,無論是小人物還是大人物,不管是失敗者還是成功者,總是難免遭遇別人的批評。小時候淘氣,免不了受父母的責罵;上學後又多了老師的批評;參加工作了,意見和批評更是接踵而至……

喜表揚、惡批評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很多時候,我們一聽到別人的批評就會覺得委屈,或麵紅耳赤、忐忑不安,或剛愎固執、暴跳如雷、惱羞成怒、死不認錯,或當麵千恩萬謝地接受,轉個身卻忘得一幹二淨,心裏怨恨,尋釁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