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逐漸放晴,趙皓去天禧寺的次數也變少了。
原因無非有三,其一老和尚棋藝實在太差,下十盤輸十盤,輸了還賴賬;其二,天禧寺去多了,每個角落都轉遍了,實在沒什麼好玩的;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每次老和尚一見他去,便剝削他,吃他的豆腐——逼他做公子豆腐(素菜版麻婆豆腐)、家常豆腐、白玉豆腐(日本豆腐),為了一碗豆腐花,做一桌的豆腐,實在劃不來。
眼看路麵變幹,趙皓突然想起了那十裏桃花,想起了那滿屋的琅琅讀書聲,還有那如同天籟絕音般的琴聲,以及那一張張純淨的笑臉,突然心中暖暖的,心底有一種迫切的願望,很想看到那個琴心如玉的女子,想看到那群純潔無暇的天使。
對於梅林居士楊芳,趙皓私下裏也打聽過其來曆和故事。
楊芳本生於江寧富紳之家,家中做著藥材生意,在江寧頗有名望。楊芳自幼酷愛琴藝,父親寵愛女兒,不惜千金請名師指導,加上其與生俱來的天賦,是故琴技突飛猛進。
奈何天有不測風雲,父親的藥船在太湖突遇風暴被打翻沉溺,父親和一船人全部葬身湖底,無一生還。
至此,家道中落,那一大船藥材的損失,去了楊家大半家底,再加上賠償人命,又去了一半,隨後孤兒寡母又被人擠兌,母親不到一年便鬱鬱而終,留下姐弟倆相依為命。
那一年,楊芳十三歲,家徒四壁,舉步維艱,不得不抱琴來到江寧城中最大的酒樓,王家的太白樓,彈曲賣藝,卻恰恰遇到了在整個大宋都聲名赫赫的大儒周邦彥。
“此曲隻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此句原本乃詩聖杜甫贈花卿,被大儒周邦彥借來稱讚一個十三歲的姑娘,便改變了這個小姑娘的命運。
這是一個勵誌的故事,不亞於後世的勵誌雞湯。
……
身體恢複到了65的健康值,車馬輕微的顛簸對趙皓來說也並非十分難受的事情,於是便棄了暖轎,畢竟那種讓人抬著的感覺很不爽,率眾登乘馬車前往城北而去。
香車寶馬尋美人,原本就是標配。
趙公子的馬車,自然是裝飾華美,富麗堂皇,光那車身便要值兩百貫,而最重要的是前麵的兩匹駿馬,都是七尺多高,全身通體雪白不帶一根雜毛,在自來少馬的江南,兩匹馬價值千貫。
這輛華麗的馬車,實際價值在那個年代,也差不多抵得上一輛寶馬7係。
趙伝和其餘十數名家奴也是清一色的駿馬,趙伝率四人在前麵開路,趙皓的馬車在中間,其餘眾人在後麵護衛,一行人一路浩浩蕩蕩的往城北而去。
一個多月過去了,桃花早已凋謝,地上還有零落成泥的落紅,昔日桃花燦爛的花道,如今隻是一條幽靜的林蔭小道,直通遠處的柴扉和房舍。
眾人依舊在林蔭小道口停了馬蹄,趙皓也下了馬車,在趙伝、梁烈和李宏三人的陪同下,緩步沿著林蔭小道,往那隱隱在望的柴扉走去。
琅琅的讀書聲已然清晰入耳,趙皓心中突然湧起一股暖暖的感覺,不覺加快了腳步。
依舊留下趙伝等人在柴扉外等候,趙皓獨自輕輕的推開了柴扉,躡手躡腳的走到了那間書舍之外的窗前。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子曰:‘苟誌於仁矣,無惡也。’”、
“子曰:‘富玉與貴,,是人之所欲也……’”
……
在一名年紀較大的男童的帶領下,眾童子正在大聲而整齊的朗讀,聲聲入耳,極其清脆。
隻是,講台上空空的,屋內隻有學子,卻無先生。
趙皓不覺心頭閃過一絲失落,又帶著幾分疑惑。
“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
……
趙皓愣住了,等到他反應過來時,便看到一張張純淨的小臉,正麵帶微笑,開心的望著他。
那個帶頭的童子,離開了座位,走出屋外來,朝趙皓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禮。
“曹躍見過公子,先生出門去村裏問診,已去一個時辰,看看要回來了。先生臨行前有吩咐,公子若來了,還請公子稍稍等候……”
我去,梅林居士也非等閑,不但能琴技聞名江南,居然還會醫術……沒有係統還能如此多才多藝,倒是佩服得緊。
小家夥雖然年紀不大,卻是口齒伶俐,吐詞清晰,彬彬有禮,令趙皓覺得大為有趣,忍不住摸了摸他的頭,微微笑道:“既然先生不在,你等又讀了一上午書,必是乏味,不若我給你等說一段書,如何?”
小曹躍不禁大喜:“先生說公子多才,擅詞工,又精廚藝,想必書也是說得極好的。”
趙皓哈哈一笑,隨著曹躍進了書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