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得趙皓到來,夫妻倆便停止了討論,開始用餐。
“你與王知府相熟乎?”
謝芸對王漢之點名邀請趙皓一事很是不解,畢竟錢糧差遣這事,趙士盉雖然隻是名義上的一家之主,實權人物也是她自己,實在想不通為什麼要叫上趙皓。
“或許,是因為孩兒長得太俊吧。”趙皓也是滿頭霧水。
謝芸敲了一下他的頭,沒有再尋根問底。
也許,是趙皓在王府招親之中大放異彩,引起了王漢之的注意吧。
……
春風樓,由鄭家轉入趙家門下,生意較之往日更為火爆,隻是今日的五樓,被王漢之包了下來。
大堂之內,江寧城內的大家、富商、名流……濟濟一堂。
精美的美食,珍貴的二十年陳的女兒紅,優雅的樂聲,還有幾個頭牌姑娘前來獻藝助興,接待的規格極高。
甚至,在那東南角,有一幕絲幔垂掛——王知府竟然請動了梅林居士前來獻藝。
隻是,今日前來的權貴富豪們,卻大都心不在焉,隻有梅林居士奏琴的時候,才屏聲靜氣的傾耳傾聽,其餘時間都是在竊竊私語,議論紛紛。
宴會雖豐盛,卻非好宴,今日知府大人邀請前來,怕是要大大放血的。雖然說每年災荒,都會如此,但是今年的災情更為猛烈,湧往江寧的災民越來越多,已經突破十萬之數,接下來恐怕更多,十餘萬等著吃飯的嘴,可不是一個小數目能填滿的。
尤其是那糧價一天比一天上漲,看看便要突破兩貫一石,恐怕將來漲到三貫,甚至五貫以上都有可能……
捐多點吧,誰的錢都不是大水衝來的;少捐一點吧,又怕落了後,折了麵子。
見得人員已來齊整,王漢之終於站了起來,開始了開場白。
先是一番寒暄客套話,緊接著敘述了災情,然後又把近日賑災的情況一一敘說,尤其是錢糧的耗費狀況說得極其細致,以免沾上貪汙之嫌,最後終於說到了重點。
重點就是,官府缺錢少糧,請諸位支持則個,留千古聲名,積萬世功德。
王知府激情澎湃的說完之後,場內瞬間一片靜寂,鴉雀無聲,連原本在竊竊私語的,也正襟危坐起來,誰也不願意第一個表態。
主要原因有二:其一,今年的窟窿實在太大,不是一點點錢糧可以堵上的,誰也不敢輕易表態;其二,前幾年的知府是蔡嶷,那是個拚了命攀上蔡京的主,也是個刮地三尺的主,大家對其頗為忌憚,但是今年以來,蔡嶷剛換了張莊不到三個月,又換上王漢之,人員頻繁更換,王漢之又已老邁,大家的心思也活躍起來,不似去年那般敬畏和忌憚。
冷場了足足兩炷香的功夫,王漢之的表情也變得越來越尷尬起來。
終於,這位江寧的父母官,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將視線望向趙士盉那一桌,停留了下來。
“趙官人,聽聞令公子日行一善,樂善好施,不知此次……”
趙士盉尚在愣神之中,趙皓卻心頭一跳,瞬間明白了王漢之邀請其來的用意。
怪不得,今天來的都是老家夥,唯有本公子玉樹臨風,鶴立……他轉向謝芸,露出征詢的意思。
王漢之的話其實是說給他聽的,但是趙府能做主的卻是謝芸,老實巴交的趙士盉隻是名義上的家主。
“這個家,遲早是你當家,你做主吧。”謝芸輕聲說道,眼中充滿鼓勵的神色。
趙皓又望向父親,見得父親也點了點頭,心頭突然莫名的暖烘烘的,當即挺身而起。
“趙府既為宗親,當為官府排憂解難,為哀哀生靈敬獻綿薄之力,我趙府……”
趙皓說到關鍵處,停頓了一下,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然後高聲道,“願出賑濟錢糧兩萬貫!”
話音剛落,大堂之內紛紛發出一陣驚歎聲,全場嘩然。
PS:1.說冤大頭的,說敗家的,我隻能說,做人格局要大,吃虧便是占便宜,占大便宜,作為一個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宗室公子,作為一個遲早成為海賊……成為大宋帝王的主角,兩萬貫真算不得什麼;2.推薦一本好書——天下豪商,作者大羅羅,曆史老司機,人品保證,文筆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