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青樓天子(1 / 2)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遊絲軟係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複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

一曲《葬花吟》,隨著小翠香那幽怨而略帶幾分沙啞的聲音,低吟淺唱,令全場靜寂下來,鴉雀無聲。

那幽幽的歌聲之中,仿佛讓人看到一個秀麗而窈窕的女子,提著花鋤,挖一抔土,葬入那滿地殘紅,葬入萬千暗香,葬入無盡的哀憐。

歌詞中的女子如一朵馨香嬌嫩的花朵,悄悄地開放,又在狂風驟雨中被折磨得枝枯葉敗,從世界上悄悄消逝。

淪落風塵的小翠香,久經歡場,看慣了太多的虛情假意,經曆了太多的逢場作戲,當趙皓第一次將這曲詞唱給她聽時,瞬間便已是淚如泉崩,泣不成聲,隻覺得這詞就是專門為她而寫,所以唱起來也是感同身受,似乎那葬花的女子,便是她自己。

以梁紅玉為首的九名劍姬,將趙佶骨子裏的渴望、狂熱激發了出來,梁紅玉的拒絕,又在趙佶心中注入了一股失落感,使得他愈發需要尋求征服女人的自信。

而小翠香的一曲《葬花吟》,卻讓趙佶瞬間陷入了一種想要憐惜和寵愛那歌者的情緒之中,恨不得一把將那女子輕輕的抱在懷中,輕輕的拍著她的肩膀,撫著她那柔弱無骨的手臂,慢慢的,柔柔的,愛憐、恩寵……為她一世遮風避雨。

這種愛憐的情緒,隨著那歌聲的進程,愈來愈濃烈,如同毒草一般在他心中蔓延,不可消除。

當小翠香唱到那句“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時,趙佶隻覺心頭的情緒已完全不可抑製。

緊接著“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趙佶望著那個俏麗的女子,終於忍不住站了起來。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餘音已絕,全場皆醉,完全陷入一種哀怨而纏綿悱惻的情緒之中。

好!

趙佶率先鼓掌和高呼起來,緊接著全場呼聲四起,掌聲如雷。

還有,數不清的賞錢。

“萬公子,賞錢二十貫……”

“王公子,賞錢五十貫……”

“周大官人,賞錢百貫。”

最後,一句喊聲震驚全場:“趙大官人,賞錢千貫!”

不一會,兩名婢女走了近來,低聲道:“承蒙趙大官人厚愛,我們小姐有請大官人移步一敘。”

……

紅燭,粉色紗帳,合歡酒……閣子之中,打扮的如同洞房一般。

一抹冬日的陽光透過紗窗,照在精美的牙床之上,照在那繡著鴛鴦戲水的錦被之上,照在大宋皇帝趙佶的臉上。

趙佶緩緩的伸了個懶腰,望了望那個早已起來,正在對鏡梳妝的女子,心頭說不出的舒展和愜意。

小翠香久經歡場,那磨人的本領自是不消說,光那倒轉陰陽的功夫,便是整條楊樓街無人可比。

而最重要的是,昨夜經過薑湯沐足,腳底按摩,再加全身推拿之後,趙佶隻覺全血脈暢通,四肢舒泰,精神抖擻,全身有著無窮的精力,硬是上演了一個帽子戲法。

他已經好久沒有這種勇冠三軍的狀態了,就連梅開二度都很少,畢竟已是年近知命的年紀。

不過這也罷了,最令他感到無比振奮的是,若是平日莫說梅開二度,就算是大展神威一次,早上起來都是全身酸痛,四肢無力,像是搬了一天磚似的。今日起來卻是神清氣爽,全身精力充沛,毫無半點疲累感。

難道這就是小翠香為自己推拿按摩穴位的奇效?趙佶心中不覺心中湧過一絲激動之色,自是不知暗中有人替他施展過命療術。

然後他的視線,便落在了掛在牆壁之上的那幅《芙蓉錦雞圖》上,腦海中響起了小翠香昨夜的話。

“我們東家,最喜歡官家的字畫,此樓之中,但凡東家所書,必為瘦金書,但凡東家所畫,必是模仿官家之畫。”

趙佶的“芙蓉錦雞圖”,是曆代名畫中的精品,風格殊異,妙筆紛呈,趙佶以其獨特的藝術天賦和精湛的繪畫技巧,使用筆和設色這兩大中國傳統繪畫技法的元素達到完美的統一,且以特有的筆調活靈活現地傳達出所描繪對象的精神特質,達到了高度成熟的藝術化境,使其作品栩栩如生、流傳千古。

而掛在牆上的這幅“芙蓉錦雞圖”,竟然也有七八分趙佶那幅原圖的神韻。若非趙佶本人,或是梁師成、蔡京等經常跟隨在趙佶身旁者,根本就無法辨認真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