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1 / 2)

除了加官進爵,趙皓驚訝的發現此次遼東之行,還增加了50萬聲望值,不過功德值雖有增加,卻隻有2萬多。

至此,趙皓心中已明白,聲望值與功德值是可以分開獲得的,獲得功德值固然可以獲得聲望值,其他途徑增加名聲也是能獲得聲望值,想來當初他當街教訓高衙內、殺高俅父子、殺女真使者等都或多或少的獲得了一定的聲望值,隻是他未注意而已。

聲望值是係統升級的條件,而功德值則是奇珍閣的兌換貨幣,原本離升級到青龍閣還需要180萬聲望值,此刻隻差130萬左右了,算是一個重大收獲。

回京之後的趙皓,聖眷正隆,名聲更是達到了從所未有的高度,蔡京一黨自知理虧,一時間十分低調,對於趙皓處處避讓,而王黼等人因趙皓與其利益衝突並不大,相反趙皓此次聯金成功,與他們的利益也是一致的,故此也稍稍收斂了敵意,反而頻頻示好。

原本在兩大奸黨的夾縫中生存的清流派,因趙皓如日中天的勢頭,也終於揚眉吐氣,趁機崛起。清流派人範致虛為兵部尚書,李綱被召回汴梁,任太常少卿。

這樣一來,趙皓也隱然與金崇嶽成了清流派的首腦,清流派,蔡京黨,以及梁師成、王黼和童貫等人為首的一黨,逐漸呈三足鼎立之勢,隻是餓死的老虎比貓大,蔡京一黨仍舊占據優勢。

這樣的局麵,對於一向喜歡玩帝王平衡術的趙佶,是最樂意看到的,甚至有意促成。

出兵攻遼的準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的準備著,西軍和中央禁軍都在厲兵秣馬,而各地廂軍中也在抽調精銳奔往北麵。對於趙佶來說,聯金滅遼,收複幽雲十六州,誌在必得。

然而就在此時,數路八百裏加急的急報入京,馬蹄聲踏亂了汴梁的平靜。

京西大旱,餓死百姓無數。

河北民變,反賊張迪、高托山、高托天聚眾十萬,陷州縣。

山東宋江造反,以梁山泊為據點,橫行河朔、京東、京西諸地,兵鋒甚至抵達淮南路,官兵不可敵。

……

隻是,災情再嚴重,卻絲毫不影響汴梁繁華如夢,也不會影響達官貴人、富家子弟的醉生夢死,即便是許多所謂憂國憂民的士子文人,也隻是把災情當做茶餘酒後的談資而已。

汴河之上,依舊畫舫妓寨成群,入夜之後依舊是不夜天,河流兩岸燈火通明。

在一艘巨大的畫舫之上的主廳裏,麵積極其寬闊,足足排了十五六張桌子,一幹儒生學子約二三十人正聚集於此,占了五六張桌子,正在高談闊論,口若懸河,隱然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模樣。

在大廳的角落裏,坐著一對少年男女,兩人麵前的桌麵上幾色珍饈美味,又有一壇上好的女兒紅,聞那濃香醇厚的酒香至少是二十年陳的好酒,兩人一邊對飲,一邊小聲的調笑著,眉宇之間洋溢著濃濃的情意。

角落裏的陰影遮住了兩人的麵容,所以並無人在意他們,在眾人眼裏或許隻是一對瞞著父母偷偷摸摸的小鴛鴦,甚至可能是……一對野鴛鴦,隻是這種事情在朱熹出道之前,並不算得甚麼。

那些士子們個個身著雪白的儒衫,手搖著折扇,看起來並非正式的相處場合,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便也說得開心,聊的正是這當下的時局。

“待得北地烽煙一起,我便欲投筆從戎,隨我王師北上,衝鋒陷陣,收複燕雲……”

“方兄果然高義,我亦與方兄同往,不知此次北伐主事者,是否會有壽安侯……若得在壽安侯麾下聽令,建功立業,死而無憾!”

“壽安侯……恐怕是不能成行了,壽安侯雖然功績顯赫,但終究是年幼缺乏閱曆,而更重要的是……壽安侯乃宗室公子,我大宋自太宗以來百六十年,尚無宗室從軍作戰之先例。”

“惜乎哉,不提也罷……隻是金遼交戰正酣,不知我大宋何時出兵,雖說聯金滅遼大策已定,但是朝中大員們意見終究不一,就怕……”

“嗬嗬……子玉兄是擔心那位老公相了,不過官家收複幽雲心切,為此事已準備數年之久,豈會放棄,我看秋收之時,便是動兵之日……”

“聖人果然妙極,秋收之後,便有新糧,即便動兵不致令存糧供應不濟……”

“我看未必,如今京西大旱且有蝗災,哀鴻遍野,河北和山東均有民變,尤其是山東那反賊宋江,橫掃河朔、京東、京西,如今更是兵鋒直指淮南,匪患愈演愈烈……賑災再加平寇,必然耗費錢糧無數,這北伐之戰,能否成行,還真未必是個定數……”

“京西之災,不是開封府早已開倉賑濟,為何災荒還會如此嚴重?還有那些刁民,如今太平盛世,眼看我大宋王師即將動身北伐,收複幽雲之地嗎,偏偏在此當頭造反,真是罪該萬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