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公到!”
林衝望著緩步而入的趙皓,滿臉錯愕的表情。
在他的想象中,魯智深崇拜有加的靖安公,至少也得三十歲以上,如今出現在他麵前的卻是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
就在他遲疑間,便聽得眾錦衣衛喝道:“靖安公在此,爾等還不速速束手就降!”
林衝怔怔的望著趙皓,聽得眾錦衣衛的喝聲,這才如夢初醒,驀地推金山倒玉柱,噗通一聲跪倒在地:“原禁軍槍棒教頭,罪民林衝,拜見靖安公!”
趙皓哈哈一笑,大步向前,一把扶住林衝:“林教頭不必多禮,教頭昔日受盡高俅那廝父子欺壓,不得已而上梁山,此非教頭之罪,乃高俅之罪孽也!今幸得高俅父子已伏誅,教頭冤屈已解,何不與諸位好漢,一同歸順,報效國家!”
林衝緩緩的轉過身來,望著那些全身是血的梁山好漢們,張了張嘴,卻什麼也說不出來。
“種老將軍到!”
就在此時,隨著一聲洪鍾般的呼喝,引得眾人紛紛望去,卻見得是一名須發斑白的老將軍緩緩的走了進來。
小種相公!
眾梁山將領心中一跳。
趙皓官階雖高,近來風頭雖勁,在眾梁山將領心目中終究是比威震西羌、大名鼎鼎的小種相公差了點。
種家軍世代戍守邊疆,上百年的聲望,這些梁山將領都是武人,豈能不知?
隻見種師中朝眾人一拱手:“諸位好漢!”
眾梁山軍將領急忙還禮。
隻聽種師中緩聲道:“靖安公乃大宋宗親,天潢貴胄,入仕雖隻一年,便斬高俅父子,懾服童貫閹賊,節製蔡京老賊,朝中正直之臣無不敬服;又曾率三百輕騎,穿越千裏遼地,助金軍大破十萬遼軍,令女直人敬畏,禮送而歸,獻上國書,三軍無不心悅誠服;又於兩月前,以一己之力化解京西災患,令京西數百萬黎民得以拯救,其後更是怒斬貪官惡吏百餘人,天下人無不交口稱讚。今諸位被逼上梁山為寇,靖安公有好生之德,憐惜諸位一身好本事,何不就地投降,歸順朝廷,為國效力,光宗耀祖,不負此生!”
眾人聽得種師中這般說,神色各異,齊齊望著吳用。
吳用緩緩的從人群中走出,徑直走向趙皓,驀地拜倒在地:“願降靖安公!”
眾人一見,不再猶豫,紛紛扔下兵器,納頭拜倒:“願降靖安公!”
趙皓大喜,急忙向前,一一將眾人扶起。
“吳用,武力35,智力92,政治82,統率72,健康89。”
“索超,武力89……”
“徐寧,武力86……”
“史進,武力84……”
“燕青,武力83……”
“孫立,武力82……”
“李應,武力81……”
就在趙皓喜滋滋的查詢眾將的屬性時,種師中的眼中卻閃過一絲奇怪的神色。
眾梁山將領明確說的是“願降靖安公”,卻不是降朝廷,這對趙皓來說,誠非什麼好事。
……
八百裏水泊梁山。
後世的洞庭湖乃至鄱陽湖,方圓也不過一百多裏,所以許多人根本就不信在山東之地,還有一個八百裏的湖泊,都以為是施耐庵杜撰的。
其實,在宋時,水泊梁山還真是方圓八百裏差不離兒。
五代後晉開運元年,黃河在滑州(今河南滑縣東的舊滑縣)決口,河水東漫數百裏,積水環繞著梁山,形成一個巨大的湖泊。
北宋天禧三年,黃河再次在滑州決口,“曆澶、濮、曹、鄆,注梁山濼”,水泊麵積繼續擴大。熙寧十年,河決澶州曹村,東彙於梁山濼。
元豐五年,河決鄭州,溢入禮金陽武溝刁馬河,歸納梁山濼。
慶曆七年韓琦出知鄆州,路過梁山泊,有詩描寫水鄉澤國的浩淼,與《水滸傳》的敘述已經能夠相互印證:
“巨澤渺無際,齊船度日撐。漁人駭鐃吹,水鳥背旗旌。
蒲密遮如港,山遙勢如彭。不知蓮芰裏,白晝苦蚊虻。”
隻是後來黃河回歸故道,水泊梁山便逐漸萎縮,最終便成了後世那般模樣。
寬廣湖麵上吹過的晚風,給這個炎熱的夏夜帶來一絲涼爽。
那杆巨大的“替天行道”的大旗之下,座落著梁山軍的議政中心——聚義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