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河朔禁軍(1 / 2)

莫州。

不等大軍抵達城下,橫海軍承宣使,知雄州軍州事,左軍都統製楊惟忠便率眾親自出城十裏前來迎接。

“楊惟忠,武力75,智力71,政治35,統率81,健康值90。”

楊惟忠此人,趙皓倒是了解一二,當年對西夏作戰勇猛,戰功赫赫,深得童貫信任,故被推薦統領河朔禁軍。

此人少年以番人身份於環州參軍,能混到正四品的武官,也算是一員良將了。隻是此人的黑曆史,此時恐怕隻有趙皓一人所知,此乃後話。

趙皓一行到了莫州城,安頓了兵馬,便入城休憩。

是夜,莫州府衙內堂。

童貫端坐正中,趙皓坐於一旁,蔡懋和蔡攸分列左右,再往後便是種師道和種師中,然後便是楊惟忠,並無其他人。

趙皓率先問道:“楊將軍,河朔禁軍虛實如何?”

十萬大軍,河朔禁軍占了六萬,是此次北伐的主力大軍,而且河朔禁軍戍守河北邊境近兩百年,必然熟悉此處軍事地形和遼人的虛實狀況。

楊惟忠原在西軍,此次奉命前來統領河朔禁軍,抵達也不過七八日的時間,不過終究應是大致情況已有了解。

聽得趙皓一問,楊惟忠的神情便黯然起來,搖了搖頭,苦笑道:“此處情形,實在要讓宣帥和郡公失望了……遠遠不及西軍,難以擔當大任。”

眾人的臉色微變,紛紛用疑惑的神色望向楊惟忠。

“河朔之地,近二百年未嚐動兵戈,河朔禁軍將兵驕惰,不練陣敵軍,須之用百無一有。在庫的軍糧多是粗糧,且不及賬麵之一半。更重要的是軍器甚缺,雖於太原、大名、開德支到,但兵甲器械依舊不足、或不適用,至於得地版築之具,並城戍守禦之物悉皆無備。”

甚麼?

除二蔡之外,其餘眾人紛紛臉色大變。

軍隊疏於訓練;軍糧不足賬麵一半,而且還大多是粗糧;兵器、鎧甲、弓弩、箭枝等一律欠缺或者損毀,挖掘戰壕、攻城、守城等必用的器械通通沒有儲備。

這還是禁軍麼?地方的廂軍也不至於是這般情景。

趙皓終於知道為什麼曆史上的此次北伐,以將西夏人打得哭爹喊娘的西軍將領為主,還有部分西軍精銳兵力參與,包括凶名赫赫的白梃兵,麵對已經日薄西山的遼人,還會輸得慘不忍睹。

大宋天子趙佶以招降為、不準殺戮的錯誤指導方針,為其一;作為主力大軍的河朔禁軍不堪一擊,要啥沒啥,為其二;童貫的臨陣脫逃,致使原本隻是小敗,變成兵敗如山倒,為其三。

軍糧之事,倒是小事,在大軍的後麵,有數十萬民夫,正源源不斷的朝河間府運糧草,隻要催緊一點,便可跟上,畢竟這次大戰,在後勤方麵,宋軍已有了充分的準備。

至於兵器、鎧甲、弓弩等,加緊從其他地方調,實在不行,係統兵甲鋪裏可以造一點予以,也耗不了多少功德值,隻要做好保密工作就好。

現在最關鍵的是,河朔禁軍的戰鬥素質問題。讓一群久疏戰陣、毫無士氣和戰意的去上陣,麵對做困獸鬥的遼人無異於送死,最重要的是,一旦出現大量的兵損,必然崩潰,則整個陣型全部潰亂,就算是西軍再強也會被帶偏,以致全軍潰敗。

但是如果放棄河朔禁軍,就憑兩萬西軍和戰鬥力一般的京師禁軍,與遼人最後的雄兵去決戰,在兵力相當的情況下,要想取勝,就算是勝,那也是慘勝。

首先,宋朝出師無名,屬於背盟行為——檀淵之盟,從狹義的道義上來說站不住腳。

其次,對遼人來說,一旦敗了,便是滅國之災,必然拚死相鬥,而對宋軍來說,勝了無非是豐厚的獎賞,敗了隻要跑得快保住命即可,也沒什麼。

在這種情況下,如沒有絕對的優勢兵力,沒有過硬的戰鬥素質,就算是指揮得當,就算是勝了,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那種。

聽完楊惟忠的彙報,眾人紛紛陷入了沉思,尤其是童貫的臉上明顯的露出了悲觀的情緒。

童貫撫邊二十年,打的仗基本都是順風順水的那種,就是己方無論從士氣、兵力、裝備和戰鬥力都占上風的情況下,不出簍子,穩打穩紮取勝。

如今一聽得河朔禁軍這般情景,勝率有多大,他心中豈能沒有數?

趙皓騰身而起,沉聲道:“楊將軍,煩請帶本官去河朔禁軍大營去看看。”

……

河朔禁軍大營,燈火輝煌,一片通明。

轅門口,幾個守衛正東歪西倒的倚在門柱上,有一搭沒一搭的閑聊著,談笑風生。

趙皓與楊惟忠並肩而行,身後跟著方百花、武鬆、楊再興、盧俊義、梁紅玉、史進、花榮和張清等一幹錦衣衛悍將,直往轅門而來。

那些守衛,直到趙皓等人近前時,才收斂起臉上嬉皮笑臉的表情,神情和動作略顯敷衍的向前一拜:“見過諸位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