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愛金錢,更掂量友情
金錢是這麼一種魔杖:它能成就一個人,同樣也可以毀滅一個人。而一個沒有朋友的人,你很難想像他的成功。做人方麵的失敗,絕不會是任何成功之母。
人世間很多的無奈慨歎都源自於金錢的缺乏,在這個無所不至的經濟世界中,陶淵明式的田園生活已難以再成為可能,高舉“清貧”的旗幟在這個追求富裕、走向繁榮的時代成為可笑的孤獨。誰都能感受到隨著競爭而來的金錢的強大壓力。一個經濟的世界,金錢的缺乏不會展現任何的清高,困窘充其量隻能成為他人同情的對象,在“人道”的幫助下,個體開始負擔越來越重的責任與義務,在這麼一種狀況下,人性的創造的鋒芒往往被消磨殆盡。
正所謂:“吃人的嘴軟”,“居人屋簷下,哪能不低頭”。這與“人窮誌不窮”並不相悖,守著自己為人的“原則”正是做人的根本。然而,在很多情況中,“知恩圖報”往往是以原則的適當讓步作為付出的,前麵兩句百姓們千百年來在生活中鍛造出來的“老話”,無疑是絕好的處世箴言。
擁有財富,你就無需“嘴軟”與“低頭”了。而反過來,在應用金錢的同時,別人卻因此而欠情於你,在成功的路上,這無疑是個極為重要的籌碼。
至此,我們已不得不宣稱自己並非是個拜金主義者,因為我們並不追求金錢,金錢在我們追求事業成功的道路上充其量也隻不過是個工具。而它之所以有資格成為占據第一位的工具,隻是因為大量社會功能與符號的介入。當金錢成為財富與地位的象征時(不管你承認與否,它卻確實在證實著這一點),對貧窮的精神撫慰便會顯得相對的蒼白無力,因而在開創事業的道路上,適當的應用金錢,將會為你開辟光明的前景。特別是在一個契約不太發達的社會,金錢造成的“人情債權”往往能發揮極大的效用。
然而,金錢是這麼一種魔杖:它能成就一個人,同樣也可以毀滅一個人。無論哪一個宗教、民族都將貪欲列入戒條之中,正是因為對金錢的渴望是應有限度的。我們不能在步向事業成功的頂峰的路上,將自己鍛造成社會學上的機器人。因而,金錢雖然第一,但我們更需要朋友。隻有擁有朋友,才能向自己證明作為人類的存在;在冰冷的金錢紙堆中,我們不曾缺乏朋友淡如水般的澎湃熱情。
當“EQ”這個字眼出現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為之震動。人們迅速作出反應:事業的成功絕不僅僅在於才能,在這個注重人際關係的時代裏,情商占成功的百分之八十。而情商正是英文字母“EQ”的中文意思。
所謂情商指的一個最重要的一點便是與人相處的能力。無疑,“朋友”正是這一能力的最好表現。沒有朋友的人,你很難想像他的成功;做人方麵的失敗,絕不會是任何成功之母。在商場上,朋友往往存在著兩種:一種是生意場上的朋友;一種是人生場上的朋友。這兩者有可能存在極為有趣的對立:有時生意場上最強勁的對手卻往往成為你人生難得的一大知己;而有時生意場上的朋友卻往往就是相處得最為敷衍的“瞧不起”。但知己也好,“瞧不起”也好,無論如何,這兩種朋友在你的創業道路上都是必不可少的。多一個朋友,就意味著多一份幫助;多一份幫助,就意味著多一份機會;多一份機會,就意味著多一個契機。而契機,正是夢裏尋他千百度的通向成功的關口。
而強調朋友的重要並不與看重金錢悖反。相反,隻有兩者的完美結合。才能真正成就你心中的宏圖偉業。毋庸置疑,生意場上的朋友是需要金錢來維持的,生意人絕不會與不擁有金錢的窮光蛋交往。對這種朋友,一定“有錢能使鬼推磨”,但我們的目的也不過就止於使其“嘴軟”、“點頭”而已。你的大方,往往使得他不能像平時那樣斤斤計較、小肚雞腸。如果說生意場上的朋友對於事業的成就而言,是個戰術上的問題的話;那麼人生場上的朋友具有了戰略上的意義。我們實在不願使用這麼一個“勢利”的字眼,因為這太有悖於我們的真誠了。然而我們暫時放下主觀的情感,姑且客觀地看待這一問題,便會發現,這確實具有其極為重要的戰略上的意義。在你的所有奮鬥中,沒有他的血汗,也沒有他殷殷的目光;在你成功之時,不僅會有他的祝賀,更會有他的“告誡”;在你失意之時,不僅會有他的脈脈撫慰,更會有他的真誠鼓勵。一切的一切,都是金錢所無法給予的。
所以,在創業的路上,我們不諱言看重金錢,但我們應牢牢記住:朋友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