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不同立場不同說法(2 / 3)

樂芳菲不知南親王背後對她評價如何,但很快南親王所說的變數就來到了帝都。

南梁和北梁一起派人來了帝都。南梁,便是南梁王莊言親自帶隊而來。北梁,則是趙國小王子耶律歡帶隊。南梁和北梁就是梁國分裂出來的南北兩部分,以誌江為界。

莊言的南梁王是晉王冊封的。耶律歡雖然不是北梁王,卻被趙王封為了北梁大將軍。兩人分別是兩片區域的最高統治者。不過,他們兩個都還沒有得到大元皇朝的承認。

數月前,南梁和趙國軍隊在誌江開戰,據說兩方的戰船在誌江上戰鬥了三天三夜,在誰也奈何不了誰的情況下,兩邊同時鳴金收兵。據說,其中有禦弟元念的周旋,元念與元吉不同,他沒有讓兩邊繼續打下去,反而做說客湊成兩邊和談。

元念也不是庸人,他使用的手段與元吉不同,但給晉國和趙國找麻煩的結果是一樣。他說動兩邊不打仗了,然後又說動莊言和耶律歡各自獨立。

無論南梁還是北梁,不得到大元皇朝承認,兩地的統治者便不能名正言順。而無論是晉國還是趙國,都不可能請求大元皇朝承認他們對南梁和北梁的占領,因為他們知道皇朝是不會同意的。

在能不能得到皇朝認同的問題上,莊言和晉王的利益出現了矛盾,而耶律歡與趙王的利益也出現了矛盾。

元念從莊言的出身入手,挑明了莊言身上種種不利。

首先莊言不是晉王的親生兒子,晉王絕不會把王位傳給他。來自晉王的信重主要還是晉王太後留下的威儀影響,但隨著晉王太後去世時間越來越久,她留下的影響也會越來越小,尤其是莊言身在南梁,無法參與晉都的正治核心。

其次,莊言現在的南梁王身份是晉王給的,晉王任何時候都可以收回去。將來,莊言在晉都的影響越來越小,而他苦心經驗的南梁也能輕易被人奪走。

元念點中莊言的要害。

自從梁都之變後,莊言就不再像以前那麼純真幼稚了。在他被封為南梁王的時候,人們都說這是晉王對他的寵愛,但他已經明白那其實是晉王讓他離開晉都的手段。

他非常清楚,他目前所有的一切都是晉王賞賜的,隻要晉王一張旨意就可以收回去。就算晉王看在晉王太後的麵子上暫時不收回,但等將來換了新的晉王呢?

莊言可是前天子的兒子,好在晉王還不知道。當年晉王太後為了瞞下這一點,跟親生兒子晉王的母子情都產生了裂痕。她連莊言都瞞著,直到那天梁都將要失陷,在赴死前才告訴了莊言。

莊言的出身,晉國目前就隻有他自己知道。但是在皇室,元念知道了,以前的元吉也知道,天子或者其他皇室成員,又有多少人知道?萬一從那邊泄出了消息,沒有晉王太後壓製的晉王又會怎麼對莊言?

擺出了這麼多利害,元念便勸他不如自立。元念稱願意為莊言在皇朝說情,讓天子承認莊言為南梁王,同時還承認南梁獨立。凡此種種,元念說出來的這些話,不是在為莊言挖坑,反而是為他找到了一條路。

元念可不是一心隻為莊言考慮,他真正的目的是煽動莊言脫離晉王的控製。皇朝可以接受南梁建國,但不能接受晉國吞並南梁。兩者的意義完全不同。而且南梁若是獨立,等同於變相削弱了晉國的實力,畢竟莊言從晉國帶走的財物人力和軍隊是不可能再還給晉王的。

最終,莊言被元念說動了,隻要他不是傻子肯定會同意。於是,他親自帶隊來到了帝都。

對於趙國小王子耶律歡,說動他更加容易。

原本誌江之戰,趙王想以此選出繼承人,但是趙王終究是老了,在無法親臨北梁的情形下,局勢的發展變化完全有幾位成年的王子和完顏骨把持著。被趙王寄予厚望的小王子耶律歡,完全沒有施展拳腳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