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認為這輩子是完了,要想免去受不完的罪唯有一死,於是他便自殺了;但是另外一位可不這樣想,他把這場非人的遭遇視為上天對他的考驗,要磨煉出他不屈不撓的意誌。這位勇士就是吉拉德·考菲上尉,他把在北越監獄中所遭受的酷刑告訴了全世界,也因而印證了人類的意誌足能克服各樣的痛苦、挑戰和困難。由上述的例子可見,能夠決定一個人的一生的,不是環境也不是遭遇,而得看你對於這一切賦予什麼樣的意義,也就是說你是用什麼樣的認知,這不僅會決定你的現在也決定你的未來。事實上,人生到底是喜劇收場,還是悲劇落幕,是豐豐富富的,還是無聲無息的,全在於人們所持有的是什麼樣的信念。
耐心是堅持的後盾
其實,很多時候工作中是沒有解不開的問題的,在方法總比困難多的情況下,隻要大家耐心一點,再耐心一點,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從而走向成功。《埋在雪下的小屋》是作家曹文軒筆下的一篇中篇小說,一篇催人淚下又鼓舞人心的小說。
小說中,主人公是4個孩子——大野、林娃、森森、雪丫,他們住在雪山腳下的一個村莊裏。一個冬日的早晨,4個人追著一隻雪白的鹿跑上山。大聲吼叫產生的聲波撞擊著雪山,引發雪崩,在鋪天蓋地的雪湧來之時,他們本能地逃進旁邊一幢勘察隊建的小木屋,雖然暫時活下來,卻被大雪深深掩埋,無法出去。
10天裏,饑餓、寒冷、疾病輪番考驗著他們,沒有吃的東西,隻能吃雪;冷,卻必須將手插入冰冷的雪中挖雪!雪崩,這種許多大人都不曾經曆的災難竟降臨在4個年紀最大不過14歲,最小隻有8歲的孩子身上。4個孩子在這種呼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處境中,不僅頑強地活了下來,大野、林娃、森森3個男孩子,花10天時間,拿幾根椅子腿作工具,用一個14歲男孩和兩個8歲男孩的力氣,在堅硬又沉重的雪中挖了一條十幾米的通道,逃出了黑暗世界,走向了光明和溫暖。是什麼讓四個孩子活下來,並依靠自己逃生?是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