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聲響了,清脆而悠揚!這是附近那所小學的鈴聲。

一天中,老人所期待的鈴聲有幾次。可這一次,老人的神情有些特別,他想等待中午欺騙他的那個孩子。

老人在離學校不遠的小橋左側的護欄邊,擺著一個不大的雜貨攤兒。

說是雜貨攤兒,其實,就是一個可以拉動的小車兒,跟嬰兒的躺籃子那樣大,分上下兩層,下層裏有什麼,他不給人家看,有兩扇可以往兩邊開的小木門緊鎖著。擺在上層的,花樣挺多,有針頭線腦,老人們抽煙用的打火機、火柴什麼的,有老太太和小閨女用的發罩兒、花皮筋、滾鞋口的青帶子什麼的。花色品種最多的,還有孩子們玩的紅氣球、綠氣球、黃氣球,吃的泡泡糖、花生糖。

不管什麼人買他的東西,你隻管看著那上麵的標價,放下錢,拿了東西走人,老人是個瞎子,他什麼也看不見。有人拿他的東西,他隻是眯著眼兒衝你笑笑,指指那上麵的小牌牌,再多的話,沒了。

小學校的孩子們,每到放學的時候,就像小鳥歸巢似的圍到他小攤上來。自選自買,老人袖手旁觀在小攤旁,堆一臉感激的笑,迎候著。

今兒頭晌,放午學時,不知是哪個孩子捉弄了他,多拿了他一塊泡泡糖,或是少給了他一毛錢。

老人的心裏很不是滋味!他想,那個討了便宜的孩子,沒準放晚學時還要來的。他想跟那個孩子說說,別欺負他一個瞎子了!

這會兒,放晚學的鈴聲終於響了,老人下意識地把他的小雜貨攤往跟拉了拉,以便能辯出上午那個多拿他泡泡糖的孩子。

老人在小橋邊擺攤已經多年了。隨近,好多老街坊跟他都很熟,每到吃飯的時候,常有人送個包子,或端碗開水給他。他若想捉住那個多拿他泡泡糖的孩子,也很容易,讓那些老街坊們給他長長眼睛就行。但他不想那樣做。說到底,孩子總歸是孩子,正是長年齡、長誌氣的時候,哪能給他們丟了麵子。

當然,這事情要落到隨近那些老街坊身上,老人肯定是要說話了。話說回來,那些老街坊也不會那樣做。那些常到他攤上買東西的老太太跟他親近著呢!過來扯他的青帶子什麼時,總是要先大聲喊呼一聲:

"尺子呢?"

或是問他:"剪刀呢?"

老人就知道是來割青帶子或花皮筋的,問都不問,堆一臉笑容,摸摸索索地從小車的底層,把尺子、剪刀一起遞上來。

等老人聽到剪刀、尺子響,就知道人家量好了,剪斷了,扔下幾個硬幣或紙錢,走人了。

他們從不虧扣老人一分錢。有時,還多扔個三毛、兩毛的給他。老人頭疼的就是那些還不懂事的孩子,盡管老師也在不斷的教育,可隔三差五的,總有那麼一、兩個調皮的孩子,想來討他的便宜。

老人的錢,都放在他跟前的雞腰子似的飯盒裏。那飯盒,看樣子已有了年頭了,仔細看看,沒有一點好地方了,全都坑坑窪窪的,不坑窪的地方,也都跟蟲子咬過似的麻麻點點的。裏麵除了一毛的硬幣,就是兩毛的、五毛的硬幣,沒有成塊的,若有人扔下一塊的便幣,他不用看就知道了,很快就揀起來揣到懷裏的布兜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