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太叔炙(1 / 2)

大宋王朝,離水州,天河山脈。

大雪紛飛,北風怒號,寒冷刺骨。

“鏘鏘鏘鏘……”在呼嘯的寒風之中,獨特的鐵石交擊的鏗鏘的聲音以一種獨特的節奏流淌開來。

在一處懸崖峭壁之上,太叔炙頂著強烈的山風,穿著單薄的青色衣袍,絲毫感覺不到寒冷,寬大的衣袖高高卷起,露出強壯的臂膀,手裏持著一柄碩大的鐵劍,對著堅硬的山壁,劈砍撩刺。

太叔炙身形高大挺拔,雖然隻有十七歲,容顏算不上英俊,但是麵容刀斧雕琢,透出剛毅,一對眼猶如鷹隼,甚是銳利,整個人透出一股孤傲冷絕的氣度。

劍光如水,在山壁前彌漫開來。

太叔炙一招一式,簡單之極,劈砍撩刺之間,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但是就是這簡單的之極的劍法,卻透出千軍萬馬的森然氣魄,此時他練得天河劍派的基本劍法之一。

太叔炙保持著一種奇怪的姿勢,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沉肩垂肘、膝頂趾抓。若有二十一世紀習練國術的人再此,定然認識這是三體式的樁架。

大鐵劍不斷掃擊著麵前的山壁,力從地起,六合發力,脊椎猶如一條大龍抖動,勁力從腰部傳到肩部,肩部傳到手臂,手臂產生一種抖勁傳到手腕,一節一節傳遞,調動全身的力道,太叔炙的手腕靈活有力,鐵劍化作一條蒼龍,詭異的掃在山壁之上。

每一次掃擊,在大鐵劍抽回之時,都能清楚的看見劍痕之中的石屑紛飛,每一道劍痕都有四寸深。

太叔炙的劍法已經突破到了一種較高的境界,剛柔並濟,陽中生陰。太叔炙一身剛猛的整勁與內力融合一體,大鐵劍如同劈水一般掃在山壁上,隨後大鐵劍上的附著的內力,化入陰柔的力量,透進山壁裏,才有了四寸深的劍痕。

這些劍痕都是四寸深,不多一分,不減一分,控製力非常驚人。

“六千四百零一,六千四百零二,六千四百零三……”

太叔炙一劍接著一劍,一會是左手,一會是右手,輪換著掃出,一刻也不停歇,進行著枯燥無比的修煉。這種程度的修煉,天河劍派的年輕弟子們沒有幾個人能堅持下來。

太叔炙是個武癡,喜歡這種如同苦行僧一樣的修煉,從中感悟力道的變化,心裏神會,從而達到力道的完美。

十七年前,太叔炙推開那扇古怪的青銅古門,便莫名其妙的出現在了這個擁有內力的神奇世界,成為了天河劍派內剛剛出生的嬰孩,從此他便開始了日夜的苦修。

前世,太叔炙是一個華夏國二十一世紀的搏擊教練,沒有做過多少有意義的事情,除了不斷的在擂台打傷人,就是街頭將人家打殘廢,錢賠了不少,家底都要被賠光了。少年的時候,正趕上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武俠電影風靡華夏的時候,無數的少年被電影所吸引,開始拜師習練武術,太叔炙正是當年洪流中的一員。

太叔炙當年習形意、八極、戳腳,後來因基本功紮實,進入了國家武術隊,隻是不滿上台表演武術的花架子,遂改學泰拳、拳擊、綜合格鬥。三十幾歲正值黃金時期,參加世界重量級綜合格鬥大賽,連續拿過三屆金腰帶。

原本他以為會這樣過一輩子,誰曾想去見一個多年未見的師兄,竟然喝醉了,朦朦朧朧之間碰到了一扇古怪的青銅古門,出現幻覺以為那是洗手間的門,一推之下,將他帶到了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