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九章 自然的曆史進程(二)(1 / 2)

郭威用滑州府庫犒賞全軍的時候,劉承佑也在向禁軍發賞錢,不過更大方——侍衛親軍每人發二十緡,進京勤王的州軍等發一半;將士身處鄴都行營軍隊的發給他們家裏,並且讓其子弟與北軍通家信以誘之。

不過這是沒打算繼續過日子的做法,因為這一次就把國庫折騰光了,宰相蘇禹珪明確表示反對,但是卻不過那幾個誅殺大臣的首謀,李業都跪下來求蘇禹珪在皇帝與府庫中間二選一了。

因為李業他們終於開始知道害怕了,五六天以前策劃誅殺大臣時的意氣風發已經喪失殆盡,那時候他們還以為天下事無不可為,一切盡在掌握。

他們沒法不怕,那個幾天前奉命去偵查鄴都軍情的內侍岩脫回來了,是帶著郭威的奏章回來的。鄴都行營軍隊到達澶州,他們知道了;李洪威沒有殺王殷,並且向郭威大軍獻出了澶州和跨河大橋,他們知道了;郭威的要求就是殺了他們,他們也知道了;給郭威的要求撐腰的就是那滾滾而來的鄴都行營大軍,他們更是知道。

劉承佑也開始後悔了,當初謀劃誅殺大臣的時候,既不願意谘詢各位宰相,又不願意聽聽太後的意見,這時候卻又向宰相竇貞固抱怨當時的事情做得太草率。

至於前兩天軍議決定的禦駕親征澶州?對不起,變化比計劃快,澶州已經沒了,大河天險也就沒了,這計劃自然取消。前麵派出去的先鋒侯益等人,就讓他們自求多福好了。

侯益也不傻,前鋒斥候一碰到郭崇威的斥候,情況就清楚了,於是討伐軍全體人員立定、轉身,向東京方向前進。這天黃昏,他們就回來了,不過沒敢徹底退進城,而是屯於北郊赤岡。

十一月十九,郭威率軍來到東京城東北七十裏的封丘,京師震恐。

先遣軍侯益部不夠給力,被人像趕鴨子一樣趕回來了,先前將北軍視作蠛蠓、誓言生擒郭威的慕容彥超也有些萎了。因為他發出狂言的時候連北軍都有哪些將校都不知道,而現在他通過跟隨先遣軍轉進的聶文進知道了,於是態度驟轉。

無奈何,劉承佑加派左神武統軍袁鳷、前鄧州節度使劉重進率禁軍增援,與侯益部合屯赤岡,慕容彥超在率禁軍主力駐紮於七裏店,掘壕自守。

是夜,侯益部和袁鳷部又大踏步向後轉進,與慕容彥超主力合兵一處。

與此同時,鄴都留守府迎來了風塵仆仆的一行人,核心是一個二十歲的婦人帶著一個十歲的童子,七個壯漢護衛。

這當然就是郭煒他們了。

郭煒在柴家莊待足了三天,楊廷璋等人是不知道東京與鄴都發生如此巨變,所以一直在順理成章地應酬當地人的邀請;而郭煒則是無力把握局勢,隻好以靜製動,柴家莊的鄉親們盛情難卻自然是個好理由。

一直到十一月十六晚間,郭威的部直小將袁彥帶著他的兩名部下劉光義、馬仁瑀晝夜兼程趕到了柴家莊。

袁彥,河中河東人,四十出頭,早年應募入奉國軍,卻一直不得誌沒有升遷。直到郭威奉命平三鎮,袁彥才轉入郭威帳下,一直追隨至鄴都成為部直小將。這次郭威派人接應郭煒一行,就是因為其老成持重而選擇他主持。

劉光義,二十出頭,涿州範陽人,祖父劉守文不算出名,不過劉守文的父兄則是鼎鼎大名——劉仁恭和劉守光。當年劉守光囚禁劉仁恭,劉守文因此出兵討伐,卻兵敗身亡,劉光義及其父劉延進倉皇南奔,也是一出有聲有色的豪門恩怨。劉光義成年後投效郭威帳下,隸屬袁彥,如今因為勇武健鬥且善射而被選為扈從。

馬仁瑀,年方十八,鄴都附近的大名夏津人,自小喜歡軍陣遊戲,挽強善射,以此投入郭威帳下,也以此被袁彥選中。

三人與郭煒一行見麵,也不曾細說端詳,隻是講郭威反複叮囑,京師與鄴都情況有異,要他們從速趕回鄴都。

郭華、楊廷璋等人還在懵懵懂懂,尤其是楊廷璋更奇怪,為何在派了自己接應郭煒以後,還要加派袁彥,畢竟袁彥怎麼也不可能親厚可靠超過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