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與軍官團的初會(1 / 2)

冬日的午後,陽光斜斜地射入武成王廟的側殿,穿過門窗被室內的塵屑映成一道道光柱,最後灑在其中的幾凳和板壁上,當然,也照射著門窗邊的少年。

室內聲浪滾滾,雖然說總的音量並是不太大,卻嘈雜得猶如在東西市榷場,四處響起的議論聲把光柱中的塵屑吹得上下翻飛。

在這個側殿裏麵三五成群議論紛紛的,正是錦衣衛親軍司的預備軍官團,在武學整訓的禁衛諸班直少年、內外武臣勳戚及歿於王事者子弟組成的短訓班。

經過幾個月的共同學習和訓練,這些少年也出現了一些自動的組合。平日裏的學習和訓練中分配的隊、伍已經不能限製他們了,他們各自父兄輩供職的部門和職位的高低、自己來之前的歸屬和各自的興趣愛好性格,顯然是更為重要的組合因素。

在武學少年中,馬仁瑀算年齡大的,而且進武學之前還有軍功在身,在殿前司也做到了散指揮使,家世卻無可稱道。馬仁瑀這樣的身份組合,恰恰使他成為了普通軍將子弟們上進的目標,也就自然代表了一批並不結黨卻力圖以軍功為進身之階的人,這其中主要就是白身應募進入殿前司諸班直的和曆朝以來父兄歿於王事的少年,也包括像康保裔這樣父兄軍職不高的將家子。這批人數量最多,年齡分布也最廣,從馬仁瑀的二十二歲到康保裔的十五歲。

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李繼勳的小弟李繼偓、侍衛親軍虎捷左廂都指揮使趙晁的兒子趙延溥和侍衛親軍龍捷左廂都指揮使趙弘殷的次子趙匡義卻因為各自父兄多年同僚並為新貴的關係,在學校中慢慢地走得近了。趙晁和趙弘殷早年分處殿前司的控鶴軍和鐵騎軍,現在又分處侍衛親軍司的虎捷軍和龍捷軍,軍職始終差不多,又同姓一個趙,雖然一個是河北真定一個是河北涿郡,卻幾乎已經到了聯宗的地步;李繼勳則是在郭威任鄴都留守的時候,與同為留守府親軍小將的趙匡胤結了義社,義社的大哥就是李繼勳,而趙匡胤則是趙匡義的大哥,現在是殿前司散員都虞候。這批人很少,其中李繼偓最為年長,比馬仁瑀隻小兩歲,趙匡義最小也有十六了。

資望深厚的武臣及勳戚們的子弟,當然又是一個圈子。侍衛親軍都指揮使李重進本來也算新貴,不過因為是國戚,而且領節度使也有些年月了,所以他的兒子李延福雖然年少,在這個圈子裏麵也有些號召力。像鳳翔節度使王景的三子王廷訓、昭義軍節度使李筠的兒子李守節、天平軍節度使郭從義的次子郭守信都在這個圈子裏麵,這批人年齡相差不大,從十四歲到十七歲之間。因為勳舊的適齡子弟並不多,這批人也不算多,不過他們還有成年的兄長在軍中各處,能量當然是不小的。那個與郭煒交情不錯的韓家小廝,現在曹州節度使韓通的長子韓微,雖然幼時生病傷了脊背,不僅成為被同齡少年歧視嘲笑的橐駝兒,而且沒法習武從軍,卻也被安排進這個短訓班學習兵法書律,有郭煒的招呼和這班勳舊子弟的袒護,倒也不怕被人欺侮。

早間給他們講授諸家兵法及曆代用兵案例和忠義事跡的博士、助教們都已經下課了,他們卻並沒有像往常一樣整隊去南郊接受郭守文等人的教習,隻因為他們將來的主官、錦衣衛親軍都指揮使皇子宗誼要來給他們講課,這是皇子宗誼給他們第一次講課,也是雙方的第一次正式會麵。

趁著郭煒還沒到的間隙,這幫少年正在大肆八卦。

“小李大郎……”,這是樣貌文弱的王廷訓在找李延福打聽,不過李延福和李守節都是大郎,眾人也就隻好把他們再分成大小李了:“聽聞皇子與你同齡?這‘錦衣衛親軍’的名字是皇子給取的?那火銃也是皇子創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