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奔襲淮泗(1 / 2)

“宗誼,對江南偽命濠州防禦使郭廷謂的乞降,你是怎麼看的?”

從濠州坐著吊車出城,手持茅旌、儀刀前來獻降表的人,卻是郭廷謂的長子郭延濬,郭榮收到表章以後就安排這個年近弱冠的小子到別帳去休息,隨即召來圍城諸軍的主要將領,拿郭廷謂的降表讓眾人傳閱了一番,然後直接點名郭煒要他回答問題。

郭煒看了看周圍,侍衛親軍都指揮使李重進、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韓令坤、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袁彥、侍衛親軍龍捷左廂都指揮使高懷德和侍衛親軍虎捷右廂都指揮使張光翰,除了留守東京的侍衛親軍馬步都虞候韓通、侍衛親軍虎捷左廂都指揮使張令鐸和侍衛親軍龍捷右廂都指揮使柴貴之外,這些侍衛親軍司的將領都在;殿前司的將領則更是從殿前都點檢張永德一直到控鶴右廂都指揮使王審琦一個都不落;錦衣衛親軍司的副都指揮使潘美和都虞候曹彬也有幸侍立於郭煒身後。

再看看對麵,除了權東京留守樞密使王樸、權東京副留守宣徽北院使昝居潤和大內都點檢三司使張美之外,重要的朝臣和勳貴都在——兩個宰相,守司徒兼門下侍郎、平章事、弘文館大學士範質和中書侍郎兼禮部尚書、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王溥,一個樞密使魏仁浦和三司副使王讚,右驍衛大將軍王環、右武衛大將軍李繼勳和右神武統軍宋延渥、右龍武統軍趙匡讚以及華州節度使史彥超。這個時候,落水得病的同州節度使白延遇和攻城負重傷的濠州行刺史唐景思卻是終於因病因傷而不治。

要是論政策眼光,郭榮其實是應該去問朝臣的;而要是論軍事策略,郭榮就應該是先去問過了李重進和張永德。可是現在郭榮偏偏在那些人中間誰都沒有問,首先問到的卻是郭煒,這其中自然就有深意在了。

不過自從高平之戰郭榮自行決斷親征並且獲得大勝以後,基本上國策軍略都是郭榮自己在獨斷專行的,眾多的朝臣將領們也就是備一下顧問、負責補闕和奉命具體執行而已。

就像之前郭榮要朝臣撰寫《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和《平邊策》兩篇策文,那也是考校選人的意思遠重於具體問策,因為郭榮自己的主意比誰都要穩,寫得最好的王樸的《平邊策》也沒有成為郭榮的國策基準。

所以郭榮遇事的時候問到了誰,那多半就是要來考校誰,隻不過郭榮當著群臣眾將的麵來考校郭煒,這卻還是第一次。

很遺憾的是,郭廷謂請降並請暫緩的這件事,並沒有儲存在郭煒的數據庫中,郭煒也不清楚原先的曆史上到底有沒有發生過這樣的故事,所以曆史經驗總結就沒法在這裏發揮作用了;而且這又是剛剛才發生的事情,郭煒也是根本來不及做功課。

所以一切都隻能依靠郭煒的急智了,幸好無論是在前世還是在今生,處理這類突發事件的經驗郭煒都還是有的,無非就是充分利用一切能夠獲得的信息,然後進行細致全麵的分析罷了,隻要本著寧願多做預案用笨功夫也絕不能做神棍的精神,也就差可應付了。

不過,今後還是要搞一個類似參謀部的機構,凡事都要先做好許多個預案,爭取利用能夠獲取的一切信息,窮盡所有的可能性,這樣每到大事發生都能有智珠在握的感覺不是。郭煒在心中又給自己定下了一個工作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