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北晉(2)(1 / 2)

“駕——”

眼見入了秋,北晉位於北方,此時已是一片層林盡染,丹楓滿目。秋日的涪陵關別有一番風情。此時三匹馬,四個人,正在趕往涪陵關出口的路上。出了涪陵關,就不再是大寧的國土,而是北晉的天下。

“來者何人?下馬通名!”守在涪陵關的士兵一身戎裝,精鐵煆鑄的鎧甲在陽光下顯得熠熠生輝,比起拔都人的皮甲,就要高貴的多。畢竟拔都的前身是南蠻部族,鐵礦產量並不豐饒。有限的鐵礦全部用於兵器的生產,拔都人勇猛好戰,戰場上也有赤膊上陣的死士,有的將士穿的是皮甲,像阿穆紫、阿格裏這種身份高貴的將士才穿得起鎧甲。而北晉則不一樣,本就是大晉的正統後裔,何況北晉又有益陽、韓隴、秦山三座鐵山,鐵礦產量一直很高,更以精鐵著稱,加上北晉人嫻熟的鍛造技巧,北晉的兵器始終天下聞名,關於北晉神兵的傳聞也從未間斷。

守關士兵將手中長矛橫在關前,涪陵關的出口乃是一條極為狹長的峽穀,易守難攻,有這道天塹,真正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也正是因此,北晉才能不懼大寧和拔都而偏安一隅。

“籲——”三匹馬穩穩地停在了士兵麵前,為首的那一個,騎得是一匹白馬,毛色純正,沒有一根雜色,烏黑的長發束在腦後,背上背著一隻三尖兩刃槍,高貴,華麗,幾乎所有的這類形容詞都可以用在這個男子的身上,男子在馬背上一拱手,將一塊令牌和一個錦囊扔了出去,士兵探手一接,看清手中的燙金的令牌上刻著一個鬥大的“龔”字,頓時肅然起敬,向四個人行了一個軍禮,道:“恭迎四皇子殿下回國。開關——”

“恭迎四皇子殿下回國!”

一下子,整個涪陵關呼聲滿天,關口的鐵鑄大門被緩緩吊起。四個人,正是龔長安,馬世成,還有鴦兒和衛子遲。鴦兒和衛子遲共騎一匹馬,衛子遲倒是覺得有些好笑:鴦兒竟然不善騎術。好在自己小時候曾纏著父親學習騎馬。儒家的六藝:禮樂射禦書數,騎術也是其中之一。鴦兒緊緊抱著衛子遲的腰,四個人駕馬,一路從五台山趕了過來。

“兄弟們辛苦了。”龔長安說道:“一點酒錢,還望笑納。”

“恭送四皇子。”士兵們也都好說好話,直接放了行。

四人快馬加鞭通過涪陵關,衛子遲頓時感覺迎麵撲來一陣新鮮的空氣,似乎這裏的空氣比起大寧有所不同,充滿了一種難以言說的貴氣。明明隻是郊外,離最近的封甫城還有不少的距離。但是他已經感受到與大寧不同的氣息。其實這一方麵是因為兩個國家確有差異,另一方麵也是因為衛子遲剛剛凝氣完畢,還不能很好地控製自身的氣,所以對環境的氣也很敏感,等到衛子遲能夠控製好氣旋,就可以開始衝擊第一條經脈陽蹻了。

“三爺。”龔長安在馬上說道:“到了北晉都城,先等我回稟父王,隨後立刻安排人馬進鬼見愁,您看如何?”

“嗯。”馬世成雖然對北晉並不感冒,但是他也清楚,北晉對自己這種修道之人也不是十分敬重。一個北晉的四皇子能出來迎接自己,還對自己低三下四,已經是很給他麵子了。畢竟自己有求於北晉,也不好給他們太難看,所以雖然馬世成不想去皇宮裏周旋應酬,此時也還是點頭表示同意。

鴦兒伏在衛子遲的背上,一晃一晃,眼看是睡著的樣子。衛子遲感覺到鴦兒異樣,也隻好放慢了速度,穩穩地前行。

“唔……這是在哪兒?”鴦兒迷迷糊糊睡了一覺,又迷迷糊糊的睜開了眼睛。

四個人趕了一個晚上的夜路,此時又是破曉時分。晨曦的光芒暖暖的灑了下來,把天邊染成一片赤紅。“籲——”四個人都牽馬停下,他們正在山路上,馬踏露珠,遠遠見著山下一片氣勢恢宏的建築,幾隻長鷹盤旋在上空,回頭看見霜林盡染,抬頭看見赤雲悠悠,低頭看見一片大好人間。

這就是北晉。

“這裏是阜陽山。”龔長安說道:“我們再往前走,就是都城:天元城。”

“天元城?!”鴦兒一下子睜大了眼睛:“我們怎麼跑到天元城來了?”

鴦兒這麼一說,衛子遲才反應過來:自己怎麼跑到天元城來了?龔長安也才一下子想明白過來:衛子遲第一次來北晉,怎麼可能認識去倉浮門的路呢?鴦兒又睡著了,這小子就傻傻的跟著自己跑到天元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