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現場互動:中國和日本,百年恩怨情仇(1 / 2)

學生提問:如果我們現在打釣魚島,其政治意義和戰略意義分別是什麼?

邱震海:第一,打釣魚島先要看能不能打下來,軍事上需要好好探討。日本軍隊不是吃素的,日本的海軍非常強,同時它後麵還有一個美國。純軍事上講能不能打下來,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第二,目前值不值得為釣魚島開戰。中國和日本的關係不是普通的關係,它是一個百年恩怨情仇的關係。所以中國和日本如果開了第一槍,就會把百年的恩怨情仇調動起來。

學生提問:我想起之前在廣州很多地方爆發的反日遊行,我原本想廣州不會發生特別不理性的行為,但是也發生了衝撞花園酒店的情況。據我了解廣州人對花園酒店是非常有感情的,當地人一般不會這麼做。後來我發了一條微博呼籲理性。但參加遊行的人,跟我們的生活沒有交集,他們聽不到我們的聲音。除了像微博這樣的公共空間以外,我們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能使階層之間有交流?階層與階層之間的思想,族群與族群之間的思想怎樣實現交流?

邱震海:這個是非常好的問題,但這個問題我真的回答不出來,我還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我不想以糊弄的方式回答你的問題。

對於中國所謂的思想啟蒙,一定不是某一部分思想,知識分子或者憑幾人之力去做堂·吉訶德式的呐喊,它需要一種社會力量的整合。這就涉及到社群之間、團體之間進行整合的問題。

今天在我們的校園裏有這樣的對論的氛圍,我做了無數次的演講,我最願意跟同學們在一起,在思想活躍的地方進行交流;我最不願意的是在一些純粹的官僚機構進行演講。今天中國有很優秀的官員,比如說很多地方首長。但也有一些被意識形態禁錮的官僚,他真沒有渴望跟不同階層的人進行溝通的感覺。包括你剛才提到的這些草根階層的族群。這些人可能是農民工,可能處在社會底層,我們怎麼跟他們溝通,這是除了整個知識界,也需要整個社會思考的。包括他們接受的信息是哪些,他們閱讀哪些報紙,看哪些節目,上哪些網,這些都將鑄就他們的思想。

還有他們的生活狀態,現在有一句話“你幸福嗎?”真的需要問問他們“你幸福嗎?”他們在抒發對外交的不滿,也在抒發對內政、對自己生活狀態的焦慮。中國當前正在經曆農業國向工業國轉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這些轉型過程中,底層人群的命運是最值得我們關注的。族群之間、團體之間,怎麼使理性的精神延伸到不同團體?我想無非是溝通的問題,另外要從改善這些人本身的命運來著手。

學生提問:您提到戰爭都是外交和政治的徹底失敗導致的,現在日本政府宣稱要“國有化”釣魚島後,國內很多聲音認為這是中國外交太軟弱導致的。外交部發言人一直說“譴責、譴責”,但是完全沒有任何的威懾力。有些人甚至覺得戰爭是唯一能解決釣魚島問題的途徑,您認為他們這種看法和聲音,隻是單純對中國內政的焦慮,還是也有一定的意義?您認為中國外交,在釣魚島問題或是南海問題上,如何才能在軟弱和咄咄逼人之間找到一種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