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稀正傳(1 / 1)

毛稀是黃家第二個兒子,上麵有個大哥,下麵有個小弟。毛稀他爸是個方圓十裏都知道的老實人,他每天從早到晚都在做那永遠做不完的農家活。

毛稀書讀得很少,隻讀過小學二年級就沒再讀了。這一方麵是因為窮,再就是別家小孩都五六歲就上學,他快十歲才上學,而且學不會也有關係。黃家老爸老媽是一個字都不認識,也不會算最簡單的加減。幾個小孩就是最小的兒子讀完了小學,儼然是全家人的希望。現實上小學仍然是文盲。

毛稀第一次出去掙錢是在他十三歲時跟村裏人出去幫人鏟山,跟著那人做了將近一年事,同去的同村人也都說這孩子挺聽話老實,後來回來時結算拿到了幾十元錢。老媽就難得的買了半斤肉(這在黃家是很罕見的事,飯都經常沒得吃),做了頓白米飯(通常飯裏都是要加雜糧的)。這是毛稀一生中吃得最香的一頓飯。全村都缺糧的時候毛稀家是最快吃完白米的,因為他家一直買不起肥料,連好的稻種都買不起,田也不是耕的,而是父子幾個拿鋤頭挖翻一遍(買不起牛也借不到)。再者在水稻最需要水時也爭不過其他同村人,他家總是最後一個放到水的(那時候已經到了別家要曬田的時候了,水稻生長初期要經曆半個月有水充足讓其適應新生,再就半個月曬田讓根長得更深,肥料更好入土,然後再放入水讓水充足),他家通常都是不曬田的,因為如果曬田就會因為放不到水而長期幹旱。因此全鎮收成最差的總是他家。他家的水稻長得象草更多些。

毛稀最大的願望就是能討上一個老婆,這是他從十三歲到二十七歲整個人生中一直奮鬥的目標和願望。

在毛稀十八歲時他哥討了媳婦然後分家了,之後就靠毛稀和老父親勞動養家,小弟很小還在讀書,毛稀很希望這個小弟能多讀書以後更能幹。就在這時老父親積水病犯了,老黃一輩子沒上過醫院,在如此劇痛的病痛下他仍堅持沒看醫生,這一方麵是由於窮,一方麵是不想給他子女增加負擔。在強忍劇痛幾個月後的一天夜裏老黃解脫了。人們看到他的遺體已經因積水而變得非常臃腫。人們從老黃身上看到人的意誌力到底有多強,因為在如此已經無法彎腰不能行走的情況下,老黃在死之前的一段日子裏仍然強忍劇痛緩緩地艱辛萬分地幹著往日比較輕鬆就能完成的農活,甚至在他死之前的一天人們還看到他上山砍了一把柴回家,看見過老黃幹活的人都不知道他有病,而且病得如此嚴重,更不相信他在這晚就沒挺過。老黃一生都是個好人,老實人。老黃走後做了付薄棺埋了。

小弟沒再念書,跟人去深打工了。毛稀要把田土弄好,再抽空搞副業掙點錢。因為毛稀不會說普通話又沒有熟人帶所以他是無法出外打工的。毛稀短暫的人生裏加起來掙的錢也不超過五千元錢,因為他不會算帳,老板通常都是少給錢。有幾個地方是直接白幹一年一分都不給的。在毛稀二十六歲時小弟寄了個和女朋友的相片回來,這是他一輩子最高興的一段時間,每天做夢都為小弟高興。在毛稀二十七歲時母親由於生存艱難的原因找了個癱瘓在床的老頭做了變相的保姆(管吃管住,算是再次結婚),在這一年毛稀看不到他活下去的希望,也已經沒有了需要他照顧的人,他喝下敵敵畏(劇毒農藥)走了。他哥用床席包住他挖了個坑埋在了屬於毛稀的土裏。後來小弟回來把他挖起重新做了副薄棺裝起他立了個小墳在墳山裏。

人生如螻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