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隕石之謎(2 / 3)

800千米以外的火車開始搖晃震蕩,行李包紛紛掉下來,旅客們驚慌失措,司機發現鐵軌和車頭都在晃動。

在1000千米左右的範圍內,人們都聽到了那聲巨響,在1500千米的範圍內,人們看到“天火”呼嘯而過。

在東至勒拿河、西至愛爾蘭、南至塔什幹、波爾多一線的北半球,廣大地區連續出現了白夜現象(夜晚天不完全黑)。

這次爆炸波及範圍奇大,歐洲、美國和澳大利亞的一些地震台都記錄下了地震波。這在全世界引起了反響。

這次大爆炸發生在人跡罕見的原始森林,沙皇政府並未予以重視。直到1927年才有一個名叫庫利克的礦物學家首次進入森林考察,在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科學家又進行了多次考察。

考察隊員們在爆炸現場看到這樣一些奇景:

在30-60千米範圍內,樹木全都被推倒,並整整齊齊地朝同一個方向臥倒,樹根衝著爆炸中心;在離爆炸中心30千米範圍內,所有樹木,包括直徑在50-60厘米以上的大樹,都被連根拔起,燒成木炭;爆炸中心並沒有隕石坑,隻有一個大泥潭。周圍的樹木成輻射狀臥倒;在爆炸中心周圍地區,發現3個直徑為90-200米的爆炸坑;總共有6萬株樹木倒地,1500頭馴鹿被殺死。

但是,爆炸現場沒有隕石,而在距中心幾十千米左右的範圍內發現由顯微鏡才看得見的金屬碎粒,屬於構成彗星核的典型物質。

肇事者是彗星

如今天文學家普遍認為,通古斯大爆炸係彗星所為,可能是一大塊彗星的碎片。

從調查情況看,大爆炸發生在離地麵五六千米的空中。彗星碎片以每秒30千米左右的速度闖入地球大氣層,和大氣產生強烈摩擦,產生上萬度的高溫,因此,還未到地麵便爆炸、汽化,並且發出耀眼光芒,最後煙消雲散了。有科學家進一步認為,這碎片就是恩克彗星分裂出來的一個彗核殘片,直徑有50多米,重達10萬多噸左右。人們推測1786年發現的恩克彗星,3.3年回歸一次,亮度有逐漸減弱的趨勢,說明彗星逐漸灑落到太陽係的碎塊越來越多了。就是它的一個碎片,漫遊於太陽係空間,在1908年6月30日行到地球附近,因為離地球太近了,經不起地球的“引誘”,直奔地球而來,最後在通古斯上空爆炸,粉身碎骨,所產生的衝擊波,橫掃千裏。

在通古斯大爆炸90周年到來之際,通古斯“天火”之謎的原因一直還在討論中,由於缺乏確切的“物證”,科學家對這一爆炸案將持續地偵破下去。

老爺嶺隕鐵雨

這是20世紀內,第九次規模較大的天地相撞,時間是1947年2月12日早晨,俄羅斯遠東城市海參崴以北的錫霍特一阿林山係的居民們目睹了另一起天體爆炸事件。事件發生前後與通古斯大爆炸的見聞相似,規模卻小得多。

隕鐵雨發生在老爺嶺上,正在執行任務的前蘇聯空軍也觀察到了這一現象,他們幫助調查人員找到了隕石墜落地點。

在不算大的區域內,總共發現了100多個隕石坑,規模較小,大多都在60厘米以下,最大一個直徑為28米。人們還收集到了8000多塊鎳鐵隕石,總重量達23噸以上。

事件發生時,180千米以外的窗戶發生震動,50千米外大地都在抖動。可想而知,這次大隕鐵雨具有的威力還是比較強大的。

親眼所見

還有眼睜睜看著天上隕石落地的。那是1996年11月22日,在中美洲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爾巴以西200千米的聖路易斯,一聲巨響後,落下一個拖著長尾巴的火球,許多人親眼目睹隕石砸下來並形成隕石坑。

現場的隕石坑直徑達50米,這是自1908年通古斯大爆炸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小行星撞擊地球。

1990年3月31日上午9時53分,江蘇無錫縣鴻升鄉裏村的3個農民正站在一起聊天。忽然聽到“啪”的一聲,前麵突然出現了一大堆冰,其中最大的一塊竟有40厘米長。這些冰塊淺綠,有光澤,細密質地,呈半透明狀。事後,有關天文氣象部門作了調查分析後,確認這些冰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隕冰”。自1982年12月以來,類似的隕冰事件已在蘇南地區出現了多次。其中6次都在無錫縣境內。天文學家認為隕冰極有可能來自地球以外的太空,那麼它就應該是屬於彗星核部分的碎塊。有人甚至認為,地球上的水主要就是這些隕冰帶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