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秦王的決斷(1 / 2)

王晊看到秦王李世民變幻的表情,就知道秦王李世民已經知道他的重要性了。

他往前邁出了一步,恭恭敬敬的對秦王李世民說道:“太子東宮率更丞王晊有要事稟報秦王殿下。”之後,便不再言語。

李玄明白王晊的想法,便向秦王李世民稟報道:“秦王殿下,王晊的家族,原本也是世家大族,隋末戰亂,家族被毀。王晊大才,卻懷才不遇,家族振興更是遙遙無期…..”

秦王李世民頓時明悟,熱情的對王晊說道:“先生大才,區區的從七品太子東宮率更丞,太屈才了。先生若能助我登上大位,我必以‘三公九卿’中的大唐正一品光祿卿虛位以待先生。先生的家族所在?”

王晊連忙回答道:“絳州龍門(山西河津)。”

秦王李世民說道:“先生助我登上大位,我必冊封先生為絳國公,絳州龍門方圓八百裏,為先生封地,封地內的行政、稅收、刑法,官吏任免,皆由先生定奪。大唐絕不幹涉。絳國公爵位,世襲罔替。”

秦王李世民開出的條件,讓王晊、李玄和唐儉都大吃了一驚。“正一品的絳國公、負責皇宮宿衛、雜務的光祿卿、方圓八百裏大唐絕不幹涉的國中之國、世襲罔替,這任何一個條件的滿足,都會讓人為之瘋狂、為之效死的。”

王晊欣喜異常,對著秦王李世民躬身一拜道:“王晊願意為秦王誓死效命。”

秦王李世民一把扶起了王晊,說道:“我如今形勢危急,先生雪中送炭,施以援手。此情,世民永不敢忘。”

王晊激動萬分,對秦王李世民說道:“太子、齊王密謀:以前線吃緊為由,先將尉遲敬德、程咬金、張公瑾三位將軍及他們統帥的三衛大軍,調離帝都長安。下月初五,齊王元吉大軍出征的當天。太子、齊王將在昆明池的餞行宴會上,暗布甲士,除掉秦王殿下。望秦王殿下早作謀劃。”

王晊的話,猶如一道驚雷在所有人頭頂的上空炸響。眾人皆久久沒有說話,暗自裏消化著這個消息。

良久後,秦王李世民喃喃自語道:“太子、元吉竟然真的要對我痛下殺手了?我沒有想到,他們真的有這麼狠毒的心腸啊?”

李玄對秦王李世民說道:“殿下,事已至此,不能再懷有仁慈之心了。要盡快聯係部屬們,早做防備,不能束手待斃啊。”

秦王李世民麵露沉思,表情痛苦。

李玄理解秦王李世民的心情。此時,太子、齊王已經決定殺死秦王了,秦王一旦反擊,也必然是猛烈凶狠,務必要致太子、齊王於死地的。雙方再也沒有任何轉圜的餘地。骨肉相殺,兄弟相殘,就是唯一的結果。秦王李世民並沒有下定這個決心,去麵對這個殘酷卻讓人無奈的結果。

李玄歎了口氣說道:“殿下,我知道你心中一直被自幼受到的忠孝理念所束縛。可是何為忠?何為孝呢?三皇五帝之一,一代英主大舜,年輕時,他的父親是位盲人,他的後母心腸狠毒,他後母的兒子象態度傲慢,貪婪無度。他的父親、後母都溺愛象,經常虐待大舜。大舜忠孝,可是並不是一味的愚忠愚孝,他的父親用鞭子抽打他的時候,他會默默忍受,可是他的父親拿刀棒要殺死他的時候,他則會躲得遠遠的。後來大舜成為君主,造福萬民,百姓們都不認為他的父親不明事理,要殺死大舜的時候,大舜躲閃有什麼不當。大舜的忠孝之名也是名留史冊。如今,太子、齊王居心叵測,意圖殺害殿下,殿下躲閃反抗,就猶如大舜躲避他父親的刀棒一樣,怎麼能夠算是不忠不孝呢?忠有大忠、小忠之分,孝亦有大孝、小孝之別。殿下顧忌兄弟親情,不做反抗,殿下以為太子建成就能做到那把位置嗎?這是絕對不可能的。最有可能坐上那把位置的是齊王元吉啊。先聯合太子,除掉殿下,然後除掉能力偏差的太子,自己登上最高的那把位置。這就是齊王元吉的謀劃啊。齊王元吉是什麼人?殿下不會不知道吧。他為人殘暴,可是位殺人不眨眼的魔王啊。這樣的人,他適合做那把椅子,治理天下萬民嗎?殿下不做放抗被殺,齊王元吉必然會首先殺兄——除掉大唐太子建成,然後弑君弑父——殺掉大唐皇帝陛下,最後登上皇位,天下大亂,民不聊生。這就是殿下不去做任何反抗的結果。我相信這肯定也是秉持忠義、心懷大唐的秦王殿下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人,難逃一死。死,說來也容易。可是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如果大舜的父親,用刀棒殺大舜的時候,大舜不做躲閃,那麼怎麼還會有一代明君,將自己的恩澤遍施於整個天下,將自己的法度流傳於整個後世啊?殿下反抗,除掉了糊塗的太子、惡毒的齊王,雖然有違了個人的操守堅持,可是卻利於國家社稷啊。大唐將多一位像大舜一樣的明君,而少了一位像太子建成一樣的昏君,齊王元吉一樣的暴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