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百官站齊,大唐皇帝李世民在宮人們的簇擁下走了出來。李世民遞給了太監總管王富貴,一份詔書。
王富貴緩緩的打開,用他那公鴨嗓,高聲的念到:“宣房玄齡、杜如晦覲見。”
兩位文質彬彬的中年人走進了大殿。兩人年紀相仿,都是三十七、八歲左右年紀,麵貌、衣著卻大不相同。一位身穿白色圓領文士服,一位則身穿黑色圓領文士服。白袍者,麵容和藹,神色淡定,顯得一切都從容不迫;黑袍者,麵容棱角分明,一雙劍眉,直插雲鬢,顯得剛毅果敢,善於決斷。
李玄打量著兩人,他知道這兩人就是鼎鼎大名的“房謀杜斷”,白袍者,就是房玄齡,他為人性格溫和、通達睿智、足智多謀,善於將所有人的不同想法,不同意見,揉捏成方向一致、和衷共濟的合力,有“老好人”之稱,但是如果你覺得他僅僅隻是個老好人,那你就錯了。房玄齡還有著令人驚歎的辦事效率和實幹能力,隻要是國家製定好的大政方針,他能很快的和他親自選拔的一批實幹人才一起埋頭苦幹,按質按量的完成;黑袍者,則是杜如晦,雖然話不多,但是目光如炬,善於洞察事理,精通分析,言出必中,每有國家大事,軍情急務,難於決斷,李世民必谘詢於杜如晦,杜如晦善於從大勢分析,精簡準確,言無不中,
待房玄齡、杜如晦對大唐皇帝李世民行禮之後,太監總管繼續念到:“加封房玄齡為正三品尚書左仆射兼吏部尚書,加封杜如晦為正三品尚書右仆射兼刑部尚書,共同輔佐陛下,統領六部,掌天下百司,處理朝政。
房玄齡、杜如晦躬身行禮謝恩。
王富貴又高聲念到:“詔令,長孫無忌、岑文本。”
長孫無忌、岑文本連忙出列,站直。
王富貴高聲念到:“加封長孫無忌為正四品大唐吏部文選司郎中,加封岑文本為正四品大唐吏部考功司郎中。”
長孫無忌、岑文本麵露喜悅,躬身對大唐皇帝李世民行禮謝恩。
大唐朝堂的文武百官們,都看著長孫無忌、岑文本兩個人,麵露羨慕。
吏部文選司郎中、考功司郎中雖然職位並不高,隻有區區正四品,但是這兩個職位的能量,整個天下都不會小覷的,那可是實實在在的實權啊,不是皇帝的心腹能臣,是萬萬不能擔任的。大唐吏部,職位最高的肯定是吏部尚書了,下來則是吏部左、右侍郎,之後便是四個司的郎中了。四司包括文選司、考功司、封驗司、稽封司。四個司的地位不同,而其中最厲害的就是文選司、考功司。文選司負責官員的任免,考功司則官員的考核。這兩個司的官員,向來是無人敢惹的,升官還是免職,發達還是破產,都在這兩個司官員的一支筆之下。因此這兩個司有“一支筆”之稱。
相傳,春秋時期,子路剛開始跟隨孔子的時候,對孔子的學說並不以為然。
一日,孔子正在溪水邊飲水,子路自持勇力,懷揣石塊,準備殺死孔子,然後一走了之。
子路剛剛舉起石頭,他又放下,將石塊藏於身後,問道:“你說你的學說那麼厲害,就這殺人來說,有什麼不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