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渭河血戰(一)(1 / 2)

大唐皇帝李世民緩緩的從龍椅上站了起來,邁步走下了禦階,走到了馮立、薛萬均、薛萬徹的近前說道:“難得你們一片忠君愛國之心,朕豈有不允之理?你們為國而戰,多加保重。”

待三人離去,侍立在大唐皇帝李世民另一側的兵部文選司郎中長孫無忌向李世民提醒道:“陛下,他們可都是息王建成的嫡係舊部,讓他們前去對抗頡利,他們會不會故意如此,會不會臨陣叛逃,泄露我大唐帝都長安城的虛實,讓我大唐社稷陷入險境啊?畢竟我大唐帝都長安,如今就是座空城,駐守的軍隊,還不足萬人啊。”

大唐皇帝李世民異常堅決的擺了擺手說道:“馮立、薛萬均、薛萬徹他們都是忠義之人,他們懷著必死之心,為國效力,我們不能猜疑他們,傷害他們。”

第二日清晨,大唐皇帝李世民親自將馮立、薛萬均、薛萬徹統領的重新聚攏起來的五千舊部,送出了長安城外。

臨行之前,大唐皇帝李世民對馮立、薛萬均、薛萬徹深情的說道:“事可為,則為之;事不可為,就退回來。值此國家危難之際,你們有忠君愛國之心,這就足夠了。你們的忠心,朕和滿朝文武也都看的一清二楚。撐不住了,退回來就是,莫要強求,莫要白白送了性命。”

馮立、薛萬均、薛萬徹跪在大唐皇帝李世民麵前,痛哭流涕道:“多謝陛下掛懷。此戰,臣等皆抱有死誌。臣等必戰到最後,打出我大唐的血性,打出我大唐的尊嚴,絕不讓突厥人小瞧我大唐。”

大唐皇帝李世民長歎一聲,滿含無奈的目送馮立、薛萬均、薛萬徹統領的五千舊部離開。

渭河是大唐的母親河——黃河的第一大支流,他發源於隴右(後世的甘肅),經河套地(寧夏),通過關中道,最後重新歸於黃河。在突厥頡利可汗駐紮的武功縣城,正對城門十裏處就有渭河流過,渭河上僅有一橋,名叫渭橋,這是從武功進入帝都長安的唯一一條通道。

清晨時分,就在渭橋之上,馮立、薛萬均、薛萬徹組織著五千舊部緩緩的擺開了陣勢。

陣型分為三排。

前排是兩千刀盾兵,他們身披重鎧,一手持盾,一手拿刀。盾牌有一人多高,可以將盾牌後麵的人完全的護住,盾牌有五個角,最下麵正中多出來的一個角,深深的埋在地上,使盾牌異常的穩固,所有的盾牌共同構成了一段堅固的鐵牆,在陽光的照射下閃爍著一片凜凜的黑光。他們手中的刀,則是造型簡單卻碩長的環手刀,普通卻堅固鋒利。

中排是一千長槊兵,他們也身穿重鎧,雙手持兩米多長的長槊,鋒利的槊尖投過盾牌,冒出在陣型的前端。冷冷的槊尖之上,有陣陣寒光閃過,像極了猛獸露出的鋒利獠牙,準備吞噬、撕咬著獵物。

後排則是兩千弓弩兵,他們也是身穿重鎧,手持弓弩,在他們的腰間則懸掛著鋒利的佩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