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民心可用(1 / 2)

大唐史官、突厥薩滿同時記錄下了盟誓,並交換了盟約。

不久頡利可汗就統率著三十餘萬突厥大軍緩緩的撤離,離開了大唐帝都長安城下,離開了武功縣城,向草原緩緩而行。

看著突厥軍隊撤離,大唐官員和士卒們熱淚盈眶,他們知道他們在極端不利的情況下,大唐的皇帝陛下和大唐的子民們,通過智謀和膽略,以一座長安空城,嚇退了突厥頡利可汗統領的三十餘萬大軍。

而大唐皇帝李世民卻絲毫高興不起來,他憤恨的對天說道:“突厥人可惡,頡利可汗無恥,竟然趁朕初登皇位,根基未穩,就逼迫朕在這長安城下,簽下城下之盟。最終雖然我大唐僥幸勝之,卻是以大唐府庫,我大唐百姓數年的賦稅賄賂突厥為代價。此真乃奇恥大辱啊。以後,朕必定勵精圖治,圖謀強國之策,擊敗突厥,一雪今日之辱。”

撤退途中的頡利可汗,也看著突利、契苾何力和突厥各部落的首領們,心中暗道:“此次我一統天下、吞滅大唐的謀劃,就是壞在這些自己人的手裏。這次返回草原,我必將反對我的勢力,一一鏟除,穩固自己的統治,將所有突厥人聚攏在一起,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下一次,李世民你和你的大唐,就不會有這麼幸運。我大突厥汗國必將徹底吞滅你和你的大唐,我頡利可汗必將成為整個天下之主。”

大唐皇帝李世民和突厥頡利可汗兩個國家最高統治者的心思,決定了數年內,兩個大國,都將進行一係列的改革,以增強國力,就仿佛磨劍一般,將劍磨得異常的鋒利,隻等著下一次對決時,能夠一擊斃命,擊殺對手。

李雄、長孫無忌組織起來的大唐百姓們得到了大唐皇帝李世民的接見和賞賜,之後便各自返回了各自的家鄉。輔國大將軍李靖也得到了新的詔令,放棄進攻突厥,率軍返回大唐帝都長安城。

而大唐皇帝李世民的心腹、鴻臚寺卿唐儉也離開了突厥大營,返回了大唐帝都長安城。

大唐帝都長安城雖然最終得到保全,但是當長安城的百姓們得知是唐儉提議貢獻出大唐府庫的財富賄賂突厥,才有了這樣結果的時候。他們熱血湧頭,衝上了長安街頭,在朱雀大街,掀翻了唐儉的馬車,將唐儉從馬車中揪了出來,之後便你一拳,我一腳毆打了起來。唐儉沒有還手,而是默默的忍受著。

太極宮,大唐皇帝李世民得知唐儉被長安城的百姓們毆打,他立即命令左千牛衛大將軍侯君集率領士卒前去營救。

當侯君集率領士卒到達朱雀大街時,唐儉已經被大唐百姓們毆打了很長一段時間了,遍體鱗傷,口吐鮮血,可是仍然有大唐百姓們不斷的聚攏過來,對唐儉進行毆打。

侯君集命令士卒將唐儉保護了起來,隔開了唐儉和毆打他的百姓。

百姓中一位書生站了出來,對侯君集躬身一禮道:“候大將軍,我和我們大唐的百姓佩服您和您統領的大軍。姚穀伏擊戰,您打得實在是漂亮,漲了我大唐的誌氣。可是今日您不能回護您身後的那位大唐的罪人。此次突厥入侵,我大唐上至大唐皇帝陛下,下至大唐普通百姓莫不人人懷有殺身報國之誌,和突厥血戰、死戰。隻有唐儉,您背後的那個小人,他提出以我大唐府庫裏麵的財富,我大唐百姓數年來辛辛苦苦的稅賦賄賂突厥人。我大唐寧可和突厥人死磕到底,全部戰死,也不願意以賄賂突厥這種方式苟且偷生。唐儉,他就是我大唐朝廷的蛀蟲,最大的賣國賊,我們希望候大將軍能夠閃開,讓我們亂拳打死唐儉這個我大唐的罪人,以報突厥人入侵我大唐之仇。”

附近的大唐百姓們也齊聲高呼:“請候大將軍讓開,讓我們殺了唐儉這個大唐的罪人!”

侯君集一動不動,而是緩緩的說道:“你們隻看到了唐儉唐大人以大唐府庫賄賂突厥人,可是他這樣做,是為了他自己嗎?他是為了我大唐,為了我大唐帝都內的百姓們啊。你們不願意苟且偷生,唐儉就願意嗎?他不知道賄賂突厥就會遭萬民唾棄,遺臭萬年嗎?可是他還是去做了。一個國家,不能沒有血性,可是光憑血性也不行,必須剛柔並濟,順勢而動才行啊。這些淺顯的道理,我一介武夫,我都懂。你們應該也清楚啊。唐儉他是忍辱負重去做這件事情的,那些大唐府庫裏麵的財富,已經引起了突厥人的覬覦(jiyu),而我大唐卻沒有能力去保護,而且因為那些財富,很有可能會導致我大唐帝都長安被突厥人攻破,大唐社稷慘遭顛覆,而你們,你們這些長安城內的百姓們會被突厥人屠殺。唐儉將這些沒有用的財富貢獻出去,換得大唐社稷安穩,大唐帝都長安不遭荼毒(tudu),你們和你們的親人們不遭屠殺,他這麼做,又有什麼不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