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後,大唐軍神、輔國大將軍李靖向大唐皇帝李世民進言道:“突厥頡利狼子野心,時刻都有吞並我大唐之念。而我大唐要崛起,要成為大國,則必然要和突厥進行決戰。突厥之強在於戰馬精良,精通騎射。臣懇請離開大唐帝都長安城,前往我大唐並州馬場,一為大軍培育良馬,二來可以訓練士卒騎射,以為大唐和突厥的戰事,提前做好準備。”
大唐皇帝李世民當即批準了李靖的奏折,並下詔並州所有的馬場全都交由李靖統領,同時下令駐守大唐帝都長安的十二衛大軍輪番前往並州,交由李靖訓練騎射。
又數日,大唐永安王李玄向大唐皇帝李世民上奏道:“臣請求卸去所有官職,到終南山中隱居。”
大唐皇帝李世民也很痛快的批準了李玄奏折,但是下詔要求國家大事,大政決策,都要告知李玄。李玄的意見,可以不經尚書省,直達天聽,享有專折獨奏的權力。
其實早在房玄齡、杜如晦被任命為尚書左、右仆射之後,李玄就已經處於半隱居的狀態了,每天除了上早朝的時間,他會換上官服,其他時間他都是道士打扮在終南山和九公主李晴到處遊山玩水,朝廷的大政方針,皇帝李世民的詔令,百官的奏言,他隻聽,卻什麼都不摻和。大唐朝堂的所有人都知道這位大唐皇帝陛下的第一心腹,正以一種消極的方式,逐漸的淡出大唐的權力核心。
大唐軍神、輔國大將軍李靖進言,請求到並州為大唐養馬、訓練士卒的時候,大唐皇帝李世民痛快的批準了。當時,李玄就從大唐皇帝李世民的臉上看到了一種輕鬆。那是一種如釋重負的輕鬆啊。李玄心裏明白了大唐掌握軍權的輔國大將軍李靖給了大唐新君李世民精神上一股很大的壓力。李靖用兵如神,又為大唐軍神,大唐軍方第一號人物,這讓大唐皇帝李世民十分的忌憚。李玄心裏明白,大唐皇帝李世民內心裏除了忌憚李靖,其實還忌憚著另一個人,那個人和李靖一樣,是李世民最忌憚的兩個人物。那一個人就是自己,手段繁多,智謀高超的自己。
曾經大唐皇帝李世民向李玄詢問過:“關隴貴族主事長孫無忌、南方士族主事岑文本都是天縱之才,智謀超群,朕為天子,當如何製之?”
李玄回答道:“關隴貴族主事長孫無忌好權。權力對於一個人,有好也有壞。好的地方,會成為這個人的拚搏向上的動力,激發這個人的潛力;壞的地方,則是一個人一旦不能很好的駕馭權力。擁有權力,而肆意妄為,則會禍害百姓,危害社稷,最終也會害了自己。因此臣建議:對於長孫無忌,不能完全確認他擁有相應能力的同時,萬萬不可授予他相應的官職,以免他傷害了自己,危害了社稷,還丟掉了陛下對他的信任;南方士族主事岑文本擅長揣摩,善於猜出一個人的心理。這樣的人,如果碰到一位明君,他則必然成為聲名遠播、流傳千古的名臣,如果碰到一位像隋煬帝楊廣一樣的昏君,他則必然成為聲名狼藉、遺臭萬年的佞臣。因此,岑文本命運如何?則完全取決於陛下。陛下如果有誌成為一代明君,則岑文本必然摸準陛下的心理,殫心竭慮輔助陛下,以成就大業,如果陛下貪圖個人享受,則岑文本也會猜透陛下的心思,豪取強奪,掠奪天下,以讓陛下過的更加安穩舒服。陛下如同一條河的源頭,百官、百姓則為河流流經過的地方,源頭清則河流清,百官、百姓都會受益;如果陛下這個源頭都開始渾濁,那麼百官、百姓必然爭相仿效,那麼整個天下的人恐怕都喝不到幹淨的河水了,整個國家也會腐敗肮髒不堪。因此隻要陛下一直保持理智,克製自己的**,岑文本必然會緊隨陛下的腳步,忠心輔佐陛下,成就千古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