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齡站了起來,跪倒在地上,對李世民說道:“陛下,用心良苦,為我大唐社稷考慮頗多,可是如今陛下無論如何也不能放棄太子而支持魏王殿下啊?
魏王殿下,如今得到山東豪族、南方士族的聯合支持,已經是實力雄厚,處處咄咄(duo)逼人了,而隻有關隴貴族集團支持的太子殿下,則明顯處於劣勢,被魏王殿下逼迫的隻能步步後退,處境維艱。如果一貫支持太子殿下的最大的支持者——陛下,您再放棄支持太子,轉而支持魏王殿下,那麼太子殿下的處境必然會更加的艱難,舉步維艱啊?陛下如此做,會將太子殿下徹底逼到絕路上去的啊?”
大唐皇帝李世民深深的歎了口氣,李世民內心裏知道:自己選擇的這位大唐太子——李承乾能力太弱了,幾次交辦給他的事情,他都辦砸了,李承乾並沒有足夠的能力來繼承者大唐的萬裏河山。自己本有心,多磨練磨練他,讓他的能力快速的得到提高,那料想太子承乾的能力沒有得到提高,反而內心裏暗自責怪自己對他要求過於嚴苛,已經有了自暴自棄的想法和舉動。
而自己的嫡次子魏王李泰,原本自己對於他也是十分的喜愛,覺得李泰品行兼優、能力出眾,如果太子承乾擔不起大唐的這萬裏江山,自己就屬意魏王李泰繼任,可誰想,自從這魏王李泰得到山東豪族、南方士族的聯合支持後,能力倒是愈發的出眾,聲勢也是越搞越大,但是這人品卻出現了大問題,手段也愈發的下作,這讓自己和朝廷的眾臣都是深深的憂慮,都害怕這魏王李泰會成為像前隋楊廣一樣的人,最終徹底葬送掉大唐江山社稷。
正是出於這種擔心,許多原本和自己一樣看好魏王李泰的皇親國戚、朝廷重臣,都轉而支持太子承乾了。太子承乾能力太弱但是畢竟德行出眾,而那魏王李泰卻是十足的有才而無德之人啊。如果魏王李泰取代太子承乾,繼承儲位,將來繼承大統,那麼魏王李泰對於大唐社稷江山的危害,必然遠遠大於能力太弱、德行出眾的如今的大唐太子李承乾的。
兩相比較擇其輕,因此許多重臣都是明知道太子承乾能力太弱,也要拚命保住太子承乾的太子之位,而堅決抵製改立有才無德的魏王李泰為太子的。
李世民的內心裏也是知道如果改立魏王李泰為太子的話,那倒還真的不如就選擇太子承乾做太子,以後繼承大統呢,隻要太子承乾有德行,心中裝的有百姓,能力不足,也可以有良臣名將扶持。太子承乾可能因為才能不夠,力有不逮治理不好這大唐萬裏江山,但是如果魏王李泰繼承儲位,進而繼承大位,他的內心裏就根本沒有百姓,沒有朝廷,隻有他自己,他越有能力,就越會對大唐江山社稷破壞越大,他會像前隋煬帝楊廣一樣,為了自己一個人的私欲,而將整個大唐社稷都折騰垮掉的。
如今李世民看重、重用李泰,也不過是希望魏王李泰能夠成為一塊磨刀石,好為他鍛造出太子承乾這把好刀,讓太子承乾在磨礪中成長,擁有足夠能夠繼承這大唐萬裏河山的能力。但是如果說要讓魏王李泰取代太子承乾,成為大唐儲君,以後能夠繼任大統,李世民這內心裏,也是萬分不願意的,即使是朝廷百官全部擁戴,李世民也不會同意的。前隋煬帝楊廣有才無德,生生將一個已經進入盛世的前隋,徹底斷送掉,弄得民不聊生,群雄並起,前車之鑒,那可是曆曆在目、恍若眼前,讓李世民記憶猶新啊。李世民是絕對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再發生在大唐的,讓大唐重蹈前隋的覆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