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裏,李世民對太監總管王富貴下令道:“晉王到大安宮向太上皇學習的事情,任何人都不要阻止,任何人也都不要打擾他們,要讓太上皇暗中的傳授,晉王暗中的學習。這件事,你要暗中去辦,如果有人膽敢阻撓,或者是走漏了消息,朕要他的腦袋,還有他的九族。”
王富貴躬身行禮道:“請陛下放心,老奴保證此事,絕對不會有人走漏出去,也絕對不會有人阻撓的。”
李世民點頭道:“恩,去辦吧。你做事,朕還是信得過的。這件事,事關我大唐儲君,事關我大唐社稷,你要把它當做宮中最重要的事去辦,有什麼困難,就來找朕,朕會為你撐腰的,朕會持續關注雉奴的學業的。能為我大唐選擇一位德才兼備的儲君,為天下蒼生選擇一位好的繼任者,好的好皇帝,朕的心,才能徹底放下來,徹底放心啊。”
太子承乾、魏王李泰的事情,讓李世民明白:一旦自己有屬意晉王李治為儲君的想法,朝中的各大勢力必然會像貓聞到腥一樣,聞風而動的,到時候,不但朝堂上的局勢會混亂,自己有意讓晉王李治做儲君的謀劃,也有可能會被打亂,更主要的是一旦自己屬意李治為儲君,那麼晉王李治就可能會麵臨各種來自四麵八方的明槍暗箭。太子承乾、魏王李泰,在李世民的心中都已經被否決掉了,如今自己的嫡子就剩晉王李治一個人了。能立嫡子,誰願意立庶子啊?雖然都是親生的,但是嫡庶有別的觀念可是深入每一個大唐人的內心裏的,庶子就是庶子,和嫡子就是不一樣的,無論地位,還是繼承權,那都是不一樣的。
魏王李泰的驟然變壞,一味尊崇儒家理念,不知變通的孔穎達、於世寧等大儒,為弘文館學士,教育大唐皇子和李氏皇族宗親子弟,這讓大唐皇帝李世民心中不得不有所懷疑,懷疑有人在其中做了手腳,以斷絕魏王李泰和大唐皇子們成為大唐儲君的希望。
可以說,李世民手中隻剩下晉王李治這一張底牌了,這張底牌,還是太上皇苦心培養,方才從孔穎達、於世寧的死板的儒家教育中,救出來的一個另類。正是由於太上皇的突然出手,晉王李治才沒有被孔穎達、於世寧教壞,也擺脫了那個人精準的算計,可以說,完全是個不幸中的萬幸了。
因此,大唐皇帝李世民決定將晉王李治暗中保護起來,直到最後一刻才將晉王李治一舉推上儲君之位,承繼大統。
在大唐皇帝李世民的暗中保護下,在太上皇李淵的悉心教導下,晉王李治每日都會在弘文館下學之後,到大安宮,去向太上皇李淵請教學問,太上皇李淵也毫無保留的將自己一生的經驗,治國理念盡數傳授給晉王李治,自己這位仁孝的親孫子。
直到貞觀九年五月,一件事情的發生讓晉王李治的學習不得不停下來。
那件事情就是太上皇李淵駕崩了。
太上皇李淵是因病駕崩於大安宮垂拱前殿的,享年七十一歲,諡號太武皇帝,廟號高祖,葬於獻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