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這一日,一位修為深不可測的白袍先生在整個位麵兜兜轉轉,隨機率性選了幾個性格合意,天賦卻普通的孩子回了兩山島。
張一凡也在其中,他父母凡間務農,隻有他一個孩子。農間勞作艱辛,夫婦兩人都盼著孩子長大有出息不用承受這般勞苦,正巧這天來自兩山島的一白袍先生對他們說願收他為徒,傳授本領,脫離農耕。夫婦兩人雖不願與孩兒分離但更珍惜一千載難逢的門路,可以讓孩兒脫離農耕的勞苦。在這修仙盛行的時代,很多凡人都知道修仙者的存在,有的凡人甚至知道修仙界的四聖雙皇。張一凡從懂事起就聽聞修仙界很精彩,也想到外麵看看。被告知可能經年不見甚至數年不見,一家三口分離時依依難舍,白袍先生歎了口氣遂贈與夫妻兩人兩個保長命百歲的丹藥和些許銀兩。
張一凡躺在石床上,平複下離家的情緒,來回環視這個分給自己的山洞,靈獸、靈草、修煉三小室加一待客廳,感覺陌生又新鮮,這整日來來往往似夢中一樣。家鄉也時常有各個派別宗門的修士經過,當時很是神往,沒曾想自己也有這樣的機緣,不知接下來應該做什麼。
“徒兒,來為師這裏。”耳邊響起白袍先生的聲音,卻不見其人。張一凡知道這是師傅召自己前去,遂收拾心情前往師傅的洞府。
張一凡走進師傅的山洞,見三男四女共七個人剛剛走到白袍先生坐前站立,趕緊上前並成一排,眾人躬身施禮道:“拜見師傅。”
白袍先生哈哈一笑,說:“徒兒們不必多禮,為師不喜那繁文縟節,最愛自由自在。”白袍先生待眾人禮畢抬頭,仔細在看了眾人一個來回,點頭道“為師名號守仁先生,修得長生之法,煉得萬千法術,意欲遠行,恐一去不回斷了傳承,所以留下這具分身,傳授你等諸般道法。你等謹守規矩,好好修行,希望你等好自為之。”
眾人頓時麵麵相覷,暗想難道師傅要死了?眾人隻是稍一遲疑後,仍低頭稱是。守仁先生點頭對眾童子一指,每人頭腦裏即時湧入各種信息,手上多了儲物戒指。本來眾人無半點法力無法打開法器,但守仁先生小施手段使每個人都能使用各自的儲物戒指。
“修仙界以強為尊,在外麵遇到比你修為高的要稱前輩。你們同一日入門,皆從零開始,便以年齡來定大小排位吧。”守仁先生吩咐道。於是眾人紛紛報出自己年齡,最後排為大師兄長空,二師兄千機,三師兄張一凡,四師兄富貴,五師姐青霞,六師姐婉月,七師姐靜夏,老幺晴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你們要好好修行,每月為師會分出一天為你等解惑,去吧。”守仁先生說完擺了擺手。
眾人低頭稱是,回身往外走。這時張一凡才注意看清了幾位男同門,一位劍眉國字臉,腰杆分外直挺,英氣勃發;一位小眼圓臉,富態稍胖,笑意盈麵;一位大眼黃臉,身體敦實,幾分精幹。四位女同門一路鶯鶯燕燕,張一凡也沒好意思細看。洞外眾人各自自我介紹,閑聊幾句,各自回洞府。
張一凡回到洞府按腦中功法指導在石床上打坐,原來師傅竟如此厲害,不知與路過家鄉的仙人們比誰更厲害。其實守仁先生很小的時候被大能發現天賦驚人遂教導修仙,奮發努力,機緣驚人,成不測修為,為某次遠行準備留下傳承,所以率性隨機多批次選取了一百零八個徒弟組建幾個分院,又把平生積蓄資源拿出了十分之一分別覆蓋了從練氣期到化神初期的基本丹藥法器法寶放在這個分身處,真身已經遠行。正因為如此,守仁先生給每位徒弟留得道法和資源都遠超其他門派。而張一凡屬於人族學院。
“原來修仙要練氣,築基,結丹,元嬰,化神,煉虛,合體,大乘,飛升。”張一凡瀏覽腦中信息中的修仙介紹方才明白這修仙的路徑。年齡隨著修為增加,在有限的時間內取得最大限的修為看來要選能直通大道的道法。不然這個道法修練氣,那個道法修築基,修得道法多而雜,每個都需要大量的時間,怕是到了壽命也沒提升該層次的修為就身死道消了。
計較一定,張一凡立刻瀏覽腦海的道法目錄,頓時腦海浮現目錄:三百六十道大法,七百二十道大訣,一千零一式神通,一萬零八百法術。張一凡登時目瞪口呆。想來自己一介凡人突然麵對如此多的仙道功法,不禁口幹舌燥。好不容易安下心神仔細查看,發現很多名字呈灰色,看來是修為未到前無權翻閱。想起自己農耕辛苦,幹脆選個萬物自由生長的道法,於是法隨意動,《萬物生》浮現在最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