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畫麵逐漸暗淡模糊,依稀隻看到一個衣不蔽體的中年道人,緩緩走到沙灘旁,見到這一片圖畫和字跡,麵露驚奇,隨之將其默默記下……
接下來,在一片模糊中,這方世界愈發黑暗,最終一切的存在都變得虛妄不真,破碎在即,仿佛夢幻泡影。
歸無咎心中一動,緩緩從此間退了出去。
有頃,睜開雙目,四周空山鳥語依舊,輪盤石台宛然。這雲中派清萊台後山,果然才是真實世界的氣象。
直到今日,歸無咎直接或間接的接觸的“大人物”著實不少。因此那來去無蹤的無名老道、“神通果”和“劍格”等新奇之物,對於歸無咎的衝擊並不如想象的大。
相反,明了空蘊念劍的傳承源流,卻是對歸無咎“人立地根”的法門提出了新的挑戰。
過去發生的一切宛如目見耳聞。經曆了第三、第五兩位道尊的終極一戰,這空蘊念劍的神通真形,劍身和劍鞘兩部分都元氣大傷。
劍鞘斷成三截各自飛散,其中一截顯然正是歸無咎現在所得的商洛派傳承。
歸無咎回憶起那日和商洛派真傳晏含章、聶彬的交手。
晏含章乃是空手迎敵,並未使用兵刃。其法術氣機之感應極為清淨柔和,宛如春風拂麵;但是內中義理又極為嚴謹,看似綺變萬端的氣機,實則遵從輕重剛柔等九種變化,循自然之理,相互推演發明。
這種極盡親和卻又歸循義理的神通道術,在土著文明中極為難得,當時歸無咎便留下了深刻印象。
隻是,當時歸無咎絲毫不曾發覺,此神通的本質竟然是一道劍術,一道空蘊念劍相輔相成的劍術。
至於第三道尊的空蘊念劍劍身更不必多。即便完全無視那劍身形的縮水,荒海所傳的空蘊念劍的威力固然甚為了得,但是卻決計配不上今日所見的好大來頭。
就在此時,歸無咎忽然心血湧動,身軀一震!
歸無咎腦海中莫名生出一個念頭:務必要將“空蘊念劍”所殘缺的部分全部尋找回來!
在那紫色淵處,在另外兩家“劍鞘”的藏身之處,在商乙成道處,在第三、服務兩位道尊戰鬥、飛升處,在荒海劍出世處,甚至,在商乙踏遍千山萬水,體察萬物生靈的每一個角落。
若如此做,自己將會得到大機緣、大氣運加身,成就萬古不磨之道途。近道達道,斬分人,似乎全不足慮……
好在未過多久,歸無咎臉色一變。雙眸由渾濁到清澈,似乎從夢中醒來。
方才這個“念頭”似乎產生得極為自然,如果不是歸無咎,換作第二人在此,隻怕都會以為是自己道緣甚高、福至心靈所得的感悟。
一瞬之間,歸無咎也險些墮入其中。
歸無咎感到神識中微微一熱,似乎剛才發生的一切都有跡可循。心中一動,閉上雙目,把心神浸入。
尋常修道人的神識世界,進入其中後和真實世界無異,依舊是由長度、高度、寬度構成的立體空間,其中除卻一神之所主,其餘茫茫然一無所有。
可是現在,歸無咎分明看到:自己神識之中突然光明大放,化作一片明亮到極致的極光世界,並生出了奇妙的變化。
然後,歸無咎看到了第四種存在。
一種玄虛不可名狀無形之物。
此物上上下下無不蔓延,湧動擠壓似乎波浪起伏;但和水波相比,又是異常的空靈剔透。
但是若將之比作最輕靈的氣流一類,此物中那主宰一切的崇高與超越,宛如巨浪推波助瀾,卻又構成實實在在的擠壓感,比“實體”沉澱更深,似乎是不可逆轉的引導者和推動者。
歸無咎心中隱隱猜到此物為何物,但是他不敢相信,為何能夠在自己的神識中看到此物的“實體化”。
下一刻,謎底終於揭曉。
這似實似虛的“波浪”中,突然吹過一陣黑色的狂風,將那有形無形的“波浪”吹散,瞬間改換方向。
歸無咎目光一凝。這便是剛才的始作俑者了。但是剛剛心中那道將自己拖拽出來的感應,明仍有下文。
果然,隻稍微等候了三四個呼吸,這神意空間中的極致光華,又提升了數百、數千倍!似乎凝聚成一個的“太陽”,自遠而近一閃而過。
那黑色狂風遇到這道閃耀光華,立呈如湯沃雪之貌,化的幹幹淨淨。
殘餘黑氣見狀不妙,連忙聚成一團,顯化出一個略帶驚訝的蒼老麵容來。那黑氣似是奔突一陣,在這神意空間中開辟了一個灰蒙蒙的洞口,盡數鑽了出去。
那若虛弱實的“水波”,脫離了黑氣幹擾,又重新糾正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