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投石問路 通識傳訊(2 / 2)

宗禮道尊瞻望飛升大能風采的建議,軒轅懷以心意量之,吉凶如常,並非暗藏了什麼鬼蜮算計,亦或者借刀殺人、禍水東引的法子。好似他真的隻是一片好心,教軒轅懷去看上一看,本土道術的最高峰,是何等境界。

但是……這恰恰非是一道喜訊。

排除了這一種錯誤的可能,來人看似縹緲玄虛的意圖立刻就分明了——

投石問路。

看一看自己麵對飛升妖祖臨凡,是如何反應。

此時的軒轅懷,是身著黑白亂紋袍的那一副相貌;但是其雙眸卻是深邃異常,更類似於劍身虛化的氣度。

九宗立身於紫微大世界之後,略覽其中道術氣象後,便是一副不聞不問的態度。

這並非是自傲,抑或輕敵。

因初代降世的一眾大神通者,早已探明。本土道術中的仙道文明,抵不過一紀元、一興替之力。諒他數十萬載功果,又能夠成長至何等地步?譬如草木,春生秋凋,自然不能成百年之材。

陰陽道、巫道之手段,固然能夠抵過紀元之力。但並非代表者其道術高明,能夠與九宗並駕齊驅了;而是其以遁隱之功為代價,換得傳承不絕。

至於妖族中實力最強盛者,固然底蘊不可輕忽。但是其道術進展,終究甚為緩慢。要追及九宗,隻會愈行愈遠。

見到玉離子、禦孤乘、李雲龍三人時,軒轅懷曾感受到三人對己之敵意。

當時軒轅懷便已想到,九宗的存在,對於其等而言已經不是秘密。或許是有底蘊深厚的大勢力,意欲和九宗扳一扳手腕,進行一番角力。

但是從宗禮道尊身為道境大能,動作卻如此之快,且能放下身段親自行事。可以看出,其等的胃口,似乎較自己預先之想象還要大得多。

當今之世,不僅正值九宗琉璃之變,於整個紫微大世界而言,似乎也時時處處與往日不同了。

約莫百餘息後,軒轅懷麵前展開一物。

一道空白圖卷——大界正反圖。

卻見軒轅懷食指輕點,描摹字跡。

粗粗一看,似乎是十個大字:

妖祖重下界;

北戎犯東南。

這十個字化作一枚劍,宛若沉入水底一般,漸漸自《大界正反圖》中沉了下去。

一刻鍾後,劍塔消散。

軒轅懷一步遁出,悠然獨行。

隔著陰陽界,宗禮道尊以及那位“湛衡道友”,見軒轅懷並未就此失聯,倒是鬆了一口氣。

……

自最後一座陰陽洞遁出後,又以秘術遁形七日夜,軒轅懷終於來到了東華界北境邊緣。

此時此地,果然變得與常事不同。

抬首望,此時的太陽,似乎較往常略微大了一圈,亦更將明亮三分,照耀於地,平白多出一倍之熱力。粗粗感應溫度,似乎烈日之下,足可將雞蛋烤熟了。

略一打聽,如此形貌,已然持續了十餘載之久。

但是奇特的是,如此烈日,卻並未構成土地皸裂、風沙四起之象。正相反,四處平湖川流,時時可見;草木豐沛之地,目不暇接。尤其是好些性極嗜水的水草之屬,反而愈發長得茂盛了。

遙隔數萬裏,便看見一塔矗立中,異常矚目。

是“塔”,其實是以軒轅懷的精微眼力兒而言,已遙見其真形。其實大略觀其形貌,此物儼然是一根“針”,筆直矗立。

圍繞此塔,至少有十六道幽森氣機,每一道皆不在陰陽洞中暗行看護之責的那位玄上真之下。

很顯然,此處便極有可能是赤魅族聖祖降世之地。

軒轅懷方欲前往,但身形一頓,卻又忽然止步;眉間更微微顯露出一絲驚訝。

尋常修道之人,其實常有撞緣求運,發掘寶物之舉。但是以軒轅懷的眼力,世間能入其法眼之物已然甚少。

但此時此刻,他卻感受到,近處有一物,暗藏“虛像還魂”之功。此物若換作另一位同行同樣出色之人當麵,價值雖高,但也不至於高到非取不可;但是在軒轅懷手中,此物效用大了何止十倍,幾能化腐朽為神奇。

更巧合的是……

軒轅懷不再遲疑,身化一道,虹光朝著那孤塔相反的方向縱身遁去。

半個時辰之後,視野中果然現出一人。

一個年輕女子,迎著軒轅懷到來的方向,與他四目相對。

一身紫衫,剛健之中,又有正大雅涵。和玉離子的雍容霸道相較,似乎氣象略略清減;但是卻又多出一種獨特的豁達通透。

身畔十餘丈處,一株枯樹之下,又有一隻黑虎閉目憩,安嫻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