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坦呈破法 作何抉擇(1 / 2)

武新陵輕歎一聲,憮然回陣。

梅雪亭到底一派宗主,溫聲道:“不必遺憾,你已做得甚好。”

申思平亦道:“經由今日機緣,武師侄以秘法成就之後,理應是圓滿以下第一等的人物,足可與穆暮、雲千絕等人並駕齊驅。隻可惜那寧素塵底蘊之深,出乎意料。”

至於閭虯顏的數位真君,依舊麵有憾色,未能對此戰之功敗垂成盡數釋懷。

武新陵愣了數息,忽然一笑,道:“此戰雖敗,我卻清晰望見了‘緣起斷天心’與《輿圖鏡宗》之間的融合之道。”

《輿圖鏡宗》,正是真曇宗根本法訣之名。

梅雪亭、符凝錦聞言訝然。

方才武新陵在比鬥之中,將“緣起斷天心”從擬象精神推進到擬象神通,可謂是進了一大步。但在二人看來,至多也隻是尋得了入手關門而已;距離真正成功,畢竟尚早。

但武新陵卻明確說是尋得了“融合之道”,而非一絲感悟、線索一類。

這卻大大出乎預料。

閭虯顏一愕之下,麵上鬱色為之一空,道:“那就要恭喜貴派了。完道大業,一舉完成三分之一。”

照常理而言,完道一途的分量,至少也是圓滿境界方能參與其中。但真曇宗道術特殊,完道並非渾成一體,而是一分為三。將本宗三法分別納入《輿圖鏡宗》之中,便是完道大成之時。和別宗不到功成最後一刻便不知其成敗的整體大觀迥然不同。

著手門檻亦稍稍降低,今日武新陵承天時之助,卻將三部秘法中修行者最多、效用最奇的“緣起斷天心”完成了。

戰局之中,韓太康鬆了一口氣,悠然入陣。

方才寧素塵戰局突變,他索性仿效呂玄等人,中途駐足觀戰。

直到此時,他方才踏入陣中。

他這一入陣,關注者也自不少。

但辰陽陣營蒲方輿、杜明倫等諸位真君,也隱隱然猜到了,韓太康所選擇的對手,隻怕多半不會是束玉白。

因為束玉白的前三戰對手,用心本不在求勝之上。所以此時此刻,他的狀態其實是絲毫無損。以韓太康的境界,似乎尚未能夠對本身無暇的圓滿境界造成威脅。若此戰不能有些許效用,最後一戰就算是雲千絕出手,亦屬無用。

若越衡一方對束玉白這個位置有所覬覦,連出兩位盈法宗修士,是威脅性最大的策略。

韓太康施施然入陣。

果然,他選擇的對手不是束玉白,而是辰陽劍山,江海。

江海微一出神,旋即笑道:“方才幽寰宗三位出手,意在探詢感應生化的妙理;縹緲宗呂玄、遊采心兩位,意在拓展門戶寬窄之變。不知韓道友出手,又待如何?”

韓太康微微搖頭,道:“決定權並不在我。”

觀戰之人,聽聞此言都是一怔。

這分明是說鬥戰策略由各派師長、東方掌門、又或者身在九子名位上的歸無咎等人決定。

此言雖然不差,但卻似有無端弱了氣勢,落了下乘。

江海皺眉不語。

韓太康本人卻似並不在意,隻淡淡道一聲:“來吧。”

雙肩一振,神通之象豁然彰顯。天色一沉,明珠起陸,飄浮流轉不定。

此法一出,無論是列位真君,還是觀戰賓客,神態立刻千奇百怪,各自動容之處,竟似不亞於方才林雙雙、寧素塵各自動用最強神通的一瞬!

細觀韓太康的神通之象。

約莫拳頭大小的半透明明珠,總計八十一枚,散布於環身三百丈之內,以莫名之秩序飄浮遊動。其攻、守、定、控諸般妙用,不在於明珠本身,而在於明珠之間的微妙力場聯係,隨方位之變化而變化——

與寧素塵的“感天應人”,有異曲同工之妙。

隻是數量大為削減,那雨珠星落,何止千萬;到了韓太康這裏,卻統轄於九九之中。

若僅僅是寧素塵“感天應人”神通的簡明版本,亦不值得如此驚奇。

真正令人驚詫的,是韓太康軀幹正中,隱然有一三重門戶。

這三道門戶呈“人”字形,角度等分,中央之軸正是韓太康的軀幹,以一種極為悠閑寫意的態度,緩緩轉動。

三道門戶之象,隱約呈現圖案變化,或繁或密。

門戶正中,依次有“天”“地”“人”三個漂浮不定的大字。

功行到了接近圓滿之境的層次,不難發現——

這三道門戶,不是什麼暗藏玄機的神通樞紐;其真正含義,竟是韓太康這一門神通的破綻所在!

旁人修煉神通道術,總是以精密無暇為旨;若實在因“人力有時而窮”,又或者為了追求本身層次之上的力量,而使得神通法門之中不得不出現破綻,總是要將其修煉到旁人難以觸及之處。

縱然是圓滿之上進階的“損真破限法”,亦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