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培養自尊性格(1 / 3)

人格的組織結構是如何構成的?作為完整地回答這一問題的第一步,必須先分析一下症候群概念。

為了描述自尊和各種相互關聯的特征的方便,我們借用症候群這一醫學術語。它被用來指一種多種症狀的複合體,這些症狀往往同時在一起出現,因而給予一個統一的名稱。由於這一層含義,這一術語既有長處也有短處。

首先,它通常帶有疾病和反常,而不是健康與正常的含義。我們將不把它用在任何此類的特別意義上,寧可把它當作一個一般的概念,這一概念僅僅與某種結構有關,而並不涉及這一結構的“價值”內涵。

其次,在醫學上,它常被用在一種純粹相加的意義上,作為一係列症狀,而不是有機、有結構、相互依賴的一組症狀。我們自然將在後一種意義上使用這一概念。

最後,在醫學上,它是以一種因果關係為背景的。據設想,任何一種多症狀的症候群都有一個假定的、單一的原因。

例如,一旦發現了肺結核中的微生物以及諸如此類的東西,研究者們便會感到滿足並認為他們的工作已經大功告成。這樣做,他們忽略了許多我們認為至關重要的問題。

可以舉幾例這類問題,第一,結核杆菌無所不在,但肺結核卻並未因此而更為常見;第二,症候群中的許多症狀常常並不出現;第三,這些症狀的交替出現;最後在個別人身上這種疾病無法解釋,不可預測的傾向或嚴重,等等。

總之,我們應該研究與肺結核發病有關的一切因素,而不僅僅研究最明顯或最為強大的某一個別因素。

我們對一種人格症候群的初步定義如下:它是顯然不同的各種特征(行為、思想、行動的衝動、感覺等)的有結構、有組織的複合體。但在有效而仔細的研究下,這些特征便會發覺它們具有共同的一致性,這種一致可被分別稱為相類似的動力意義、表現、“韻味”、功能或目的。

既然這些特征具有同一的來源、功能或目的,它們便可以互相替換,並且實際上可以被認為是彼此同義的概念(指的都是“同一件事”)。例如:一個孩子的暴怒症和另一個孩子的遺尿症可以是發源於同一情況,如遺棄;也可能是達到同一目的的嚐試,如得到母親的關注或愛。

這樣,盡管它們在行為上大不相同,在動力學意義上卻是一致的,可以從目標的行為區別和動力性類似這些主要方麵來界定互換性,也可以從或然性這一方麵來對它進行界定。在一個個別例子中,如果症狀甲和乙有在症候群症中被發現或不被發現的同樣或然性,它們就可以被說成是有互換性的。

在一個症候群中,我們會有一組在行為上似乎並不相同,或者至少具有不同名稱的感情或行為,但事實上這些感情或行為卻互相交錯、糾纏、依賴,可以稱它們為動力學意義上的同義詞。因此,我們既可以在它們作為部分或特征來研究它們的多樣化,也可以在它們作為整體或統一體來研究。在這裏,語言是一個很棘手的難題。我們應該如何來稱呼這一寓於多樣性的統一體呢?有各種可能的不同的說法。

我們可以采用“心理的韻味”這一概念,用這樣一個例子來說明問題:一份菜由各種不同的成分所構成,但卻有它自己的特色,如一碗湯、一碟肉丁烤菜、一盤燉肉等。在一盤燉肉中,我們用了許許多多原料,調製出了一種獨一無二的風味。它的風味彌漫在燉肉的所有原料之中,可以說是同單獨的原料無關。

或者,如果我們舉一個人的容貌為例,我們馬上就會發覺,一個人可以有一個奇形怪狀的鼻子、一雙小眼、一對太大的耳,但卻仍十分英俊。說一句時髦的俏皮話,就是“他生就一張醜臉,不過醜臉在他脖子上顯得很漂亮”。這裏我們同樣既可以考慮逐個分離元素的獨立部分,也可以考慮雖由部分構成,但卻有一種“韻味”的整體,這種味不同於由單個部分所帶給整體的任何東西。我們在這裏可以得出的症候群定義是:它是由多種多樣的特性組成的,但具有一種共同的心理韻味。

我們還能依據心理含意的概念對定義問題做出第二種研究,這是一個在目前的動力精神病理學中極受重視的概念。如果說疾病的不同症狀具有同一意義(夜間出汗,體重減輕,呼吸帶雜音等都意味著肺結核,那就是說這些含義都是上述統一的假定原因的不同表現形式。或者,在心理學討論中,孤立感或受厭惡感的各種症狀都意味著不安全感,因為它們都被看作是包含在這一更大範圍、更廣的概念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