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婦女家庭月刊》所作的調查表明,我們70%的煩惱都跟金錢有關。民意測驗協會主席蓋洛普·喬治指出,他的研究表明,大多數人都相信,隻要他們的收入增加10%,就不會再有任何經濟困難。有很多例子的確是這樣,但也不能一概而論。
預算專家愛爾茜·史塔普裏頓夫人請教曾擔任紐約及全培爾兩地的華納梅克百貨公司的財政顧問多年。她曾以個人的智慧,幫助過那些被金錢拖累而煩惱不堪的人。她幫助過各種層次的人,從一年賺不到1000美元的行李員,至年薪10萬美元的公司經理。她這樣說:“對大多數人來說,多賺一點錢並不能解決他們的財政煩惱。”
“在現實生活中,增加一些收入後,並沒有什麼實際的幫助,隻是徒然增加一些令人頭痛的開支而已。使多數人感覺煩惱的,”史塔普裏頓夫人說,“並不是他們沒有足夠的錢,而是不知道如何支配手中已有的錢!”
你可能對後麵一句話不以為然,不過,在你再度表示輕蔑之前,請你搞清楚,她並沒有說“所有的人”,她說的是“多數人”,而不是針對你而言。她指的是你姊妹和表兄弟,他們是一大批人。
個人生活其實應該和一些公司一樣:花錢應該擬定一個計劃,然後根據那項計劃來進行。可惜,我們大多數人都不這樣做。
黎翁·西蒙金發現人們在花錢時,常常會表現得意外盲目。他說,有位他所認識的會計員,在公司工作時,對數字精明得很,但等到他處理個人財務時,從不精打細算,從不考慮房租、電費以及所有各項“雜”費,遲早都要由這個薪水袋裏抽出來付掉。然而這個人卻又非常明白,如果他所服務的那個公司以這種貪圖目前享受的方式來經營,那麼公司破產隻是遲早的事。
有件事不知你考慮過沒有:當牽涉到你的金錢時,你其實就是在經營自己的事業。而你如何處理你的金錢,實際上也確實是你“自家”的事,別人是無權幹涉的。
但是,如何管理我們的金錢?如何進行預算和計劃?現有11條規則,供你參考。
把事實記在紙上
立誌做一名小說家的亞諾·班尼特50年前初到倫敦時很窮,生活壓力很大,所以他把每一便士的用途記錄下來。他的目的並不是想知道他的錢是怎麼花掉,而隻是做到心中有數。他十分欣賞這個方法,甚至在他成為世界聞名的作家、富翁,擁有一艘私人遊艇之後,他的這一習慣仍然沒有改變。
石油巨擘約翰·洛克菲勒也有這樣習慣,他每天晚上禱告之前,總要把每便士的來龍去脈弄個一清二楚,才能安心入睡。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去弄個本子來進行記錄,當然也不一定要記一輩子。預算專家建議我們,至少在最初一個月要把我們所花的每一分錢作準確的記錄,最好能連續作3個月的記錄。這樣,我們就能依據一個準確的記錄,知道哪些地方需要花錢,哪些地方需要節省,從而作出自己的預算。
現在你清楚自己的錢究竟花到了什麼地方,也許1000人當中隻能找到一個像你這樣的人。史塔普裏頓夫人告訴我,通常,當人們花費幾小時的時間把事實和數字忠實地記錄在紙上後,他們會難以置信地大叫:“我的錢竟然是這樣花掉的!”你會不會這樣呢?可能也是的!
擬出一個真正適合你的預算
史塔普裏頓夫人指出:假設有兩個家庭比鄰而居,他們住同樣的房子,收入同樣多,孩子也同樣多,但他們的預算需要卻是截然不同的。為什麼?因為人們性格是各不相同的。因此,預算必須按照各人的需要而擬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