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理和生存需要並不是致富的動力或源泉,就如在動物生活中找不到任何相同或相似的財富追逐現象,因為它不能順應基本的目標,也不能滿足根本的需求。
致富的含義就是獲得超過自己需要的東西。這看起來漫無目標,卻是人類最強大的驅力。也可以這樣說,世間一切事業歸根到底都無非在於致富,而致富恰是人生的終極。
但在致富之前,我們必須了解金錢的實質與秘密。
縱觀曆史,不難發現,人類為金錢而互相傷害所造成的危害,遠遠超過其他的原因。
一般來說,金錢是價值的尺度、交換的媒介、財富的象征。但是這種說法不但忽略了金錢令人陶醉、令人瘋狂、令人激動的一麵,也將愛錢的心理拋開了。
約翰·吉恩斯就曾這樣描寫到:“愛錢是一種多多少少有些惡心的病態,一種半罪惡、半病理、最後我們戰戰兢兢地將自己交給神經專家研究的癖好。”
馬庫斯·雷內爵士也曾不止一次地表示:“金錢是人情的離間力。”
世上金錢的種類有很多,但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有血腥錢和血汗錢,良心錢和肮贓款,輕鬆錢和苦力錢,該焚毀的錢和光榮的錢;
有國王饋贈的重金,也有娼妓賣身的銅臭;
有情婦的費用,也有妻子的津貼——零用錢、消費錢、銀行存款;
有些是歹徒罪惡的報酬,有些是富翁的饋贈;
某些費用人人出得起,有些價碼卻昂貴得令人咋舌;
……
金錢的外表雖然相同,但卻隱藏了許多差異。血腥錢買不到合法收入所帶來的一切,國王的贈金和中獎的財富也截然不同。
事實上,金錢的交換率是騙人的鬼把戲。我們用金錢能買到東西的外表和形體,就自以為能買到一切,其實,我們的收獲非常可憐。
以塞亞說:“金錢的最大特性就是不能滿足人。”
富翁邁克·亞格也發出這樣的感概:“我得不到金錢的滿足。”
盡管如此,但追求、積聚這種不能滿足人類靈魂的東西卻是人類文明中最強的驅動力,雖然熱衷於金錢遊戲的人往往拚命否認這一點。這種激情在某些人的心目中仍然很模糊,但仍是人類最後一項可恥的秘密。
也許正因為如此,盡管金錢這個題材枝節叢生,卻很少有人探討過。
當然,誰也無法否認,經濟學和經濟問題受到了廣泛而又積極的注意。研究經濟難題卻排除了對金錢的渴望——潛在的衝動、渴求、執迷,將二者完全隔列的做法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種種跡象顯示,對金錢的熱情在美國和西方其他發達國家已接近崇拜。但愛錢並不是西方的獨有個性,世界各國都有一樣的作風。
古代中國人永遠不忘記膜拜“財神”;希伯來人崇拜金牛;希臘神話中不屈的跑將赫密斯也是利潤之神;埃及人在國王的陵墓裏放滿財寶,使死者在赴天堂的旅程中不擔心錢財的匱乏;在某些原始部落中,富翁擁有百萬貝殼。
在神話故事裏,不管是歐洲故事或《一千零一夜》,“從此過上快樂的生活”都是指的富有生活。
由此可見,人們就算不可能真的一夜暴富,但心中致富的欲望之火卻一刻也沒有熄滅過。在很多人的眼裏,財富是一個夢想、一個神話,即使現在也是如此,但現在它卻有了實際的基礎和實現的可能了。
人類嶄新的賺錢可能性就在眼前,大家都有致富的機會。以前,這種機會沒有實現的可能性,致富的夢想需要屈從現實原則。但現在這是人人都可能發生的事情,盡管現實中隻有少數人有此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