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金錢夢,不過每個人夢想的最終結果卻各不相同。有些人的夢想會成為現實,並會產生新的內容。但是,有一種人的夢想永遠不可能實現,因為他隻沉迷於幻想,卻不知為此而努力奮鬥,即喜好幻想甚於實際。
一位靠救濟金過日子的人說:“現在我最遺憾的就是沒錢能讓我像昔日那樣賭馬。”
倒不是他想贏錢,而是那樣他就有做夢的機會。這正是金錢空想家的特性。
19世紀法國小說家巴爾紮克就是這種人的典型代表。正如他在小說中所描寫的,他非常了解金錢,而且瘋狂地愛上了它。他投身各種商業冒險,搞過土地投機、印刷廠、香水廣告、古典作品的再版等。他的作品顯示,他在金融方麵具有極大的天賦。不過,他的企業卻一無所獲。
替巴爾紮克立傳的作家安德·毛洛斯曾經暗示:巴爾紮克一再失敗,主要是因為他生命中一旦出現困難,他就立刻退入自己虛構的世界中,他在那個幻想的世界把握得非常好,成果完全掌握在他手中。這就是空想家的一貫作風。
這種人在任何文化中都可以找到。阿瑟·米勒的名劇《推銷員之死》就是這種人的結局。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不景氣年代,維也納和布達佩斯的咖啡館中坐滿了失業的男人,整個下午啜一杯咖啡,空談著他們的發財夢想。大多數人就這樣醉生夢死地度過了一生。
賭博店、賽馬場、俱樂部、專利事務所和音樂出版家的等候室裏也擠滿了夢想家。別人都知道他們不可能發財,他們是在浪費時間,但是他們已深深地沉迷於幻想中,不聽勸告,也根本不在乎。
這些瘋狂的空想者心中的夢想已達到不可限製的極端,金錢夢已違反了理智的判斷。因為做夢的人,根本不會考慮他的夢想是否行得通,是否會受到局限。他的想像具有自感偶像的幻覺強度。在助長幻覺的活動中,比如賭博吧,空想者往往陷入一陣漫長而且無法解除的刺激和迷亂之中。
弗洛伊德看出賭博俱樂部中的儀式:玩牌的熱情中,賭徒的狂熱,勝過了強烈的金錢刺激。他認為大家著重在手部的強烈動作,就可以證明這一點。更浮動人心的是骰子遊戲中常常會有的手勢、麵部表情和叫聲。
人們為金錢而興奮,努力賺錢,用財富的畫麵挑逗自己。所有半文學性的作品都在刺激他們的欲望,當然都無法滿足他們。
廣告、報紙、雜誌、電影、電視、商品、時裝照片、室內設計——那些鍍金的浴室設備,那些仿豹皮床罩!但是在潛意識裏,它們卻是金錢夢的飼料,刺激著人們最奢華的渴望。它們共同協作造成了金錢肖像的魅力,培養出一種偷窺狂——喜歡看別人的富裕生活來過癮。
就如在尼斯的盛季裏,觀光客站在大飯店門外,觀賞著裏麵的人坐在水晶吊燈下用餐。
有人跑到汽車展覽室,坐進明知自己買不起的轎車裏;
有人叫地產中介商帶他四處參觀自己買不起的昂貴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