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克萊的目標不在於BTL公司,他又有新的經營之道。他把這些公司進行合並,即把BTL公司、聯合公司和MMG公司的各個銷售網進行合並,形成一個巨大的銷售係統。在這個連環套似的係統中,MMG公司被雷克萊當作銷售主幹。這一係統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把控製的渠道縮短,以助於管理。過去他通過BTL公司和聯合公司來控製MMG公司,現在,他通過控製MMG公司而間接控製BTL公司和聯合公司。
由上我們可以看到,雷克萊的“連環套經營之道”發生了重大變化。由以前的單線控製改為了現在的雙線或多線控製了。
雷克萊的遠大目標——大帝國式的集團企業——已具雛形,所以他的野心更大了,他把視野由紐約而擴展到了全國範圍,隻要他認為哪個企業有利可圖,他都會參與進去,亂插一腳。1960年,他的MMG公司以2800萬美元買了俄克拉荷馬輪胎供應店的連鎖網。又過了不久,雷克萊又收購了經濟型汽車銷售網。
雷克萊盡管進行了多角式經營,並且也收購了兩個大規模的連鎖銷售係統,但這還不能讓他滿足,這與他的“10億美元企業”的理想還有差距。1961年,名為拉納的商店由於在經營上出現了嚴重問題,其老板打算讓出經營權。這可是不容錯過的好機遇,拉納商店可是美國最大一定成衣連鎖店。因此他親自洽談了這件事,最後雙方以6000萬美元的價格達成協議,拉納歸屬雷克萊。
雷克萊早已習慣“不使用現款”的策略,他的下屬企業像滾雪球似的越滾越大,其發展速度也加快了很多。短短幾年中,他又收購了處於紐約基層零售連鎖店主導地位的柯萊百貨店和頂好公司,還買下了生產各種建築材料的賈奈製造公司和世界聞名的電影公司——華納公司,還有國際乳膠公司、史昆勒蒸餾器公司。上述這些公司都由MMG公司控製。雷克萊的基地公司美國速度公司也飛速壯大。在很短的時間裏,他不斷收購了很多的公司,都由他自己來控製,其中很有影響的有:全美最大的成衣企業科恩公司和李茲運動衣公司。而到最後,當雷克萊把李斯特的格倫·艾登公司也收購為己有時,雷克萊的企業已經達到了他的理想目標,他的總資本也已經超過了10億美元。
雷克萊憑借“低契”的方法擴大企業的規模,其中包括合約書和抵押權狀,經曆了嚴峻的考驗,即他在擴展合並來增大企業規模的道路上也很坎坷。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吞並的過程中,兩次大的危機差點衝垮掉他苦心經營的基業。
1963年,由於謠傳,市場受到很大衝擊,股票價格發生大幅度的變動。恰好那時還有一家頗具影響力的雜誌批評雷克萊的企業結構——倒金字塔式——有很大的問題,使敏感的投資者感到恐慌,他們就像驚弓之鳥,其中有一些人開始大量拋售雷克萊的股票,造成股票價格的大幅度下降,這大大影響了雷克萊集團企業的生意。幸虧雷克萊在商場上有很好的人緣,當他的股票價位大幅度下跌時,至少有兩家實力雄厚的大企業集團全力支持雷克萊,用巨資收購買進雷克萊的20萬股股票,總算沒有使雷克萊亂了陣腳,也穩住了股民的心。
然而禍不單行,又有新的危機持續地襲擊他,而且這危機都是他企業內部產生的。股票風波剛剛平息之後,雷克萊又有新的計劃。當時他急需一大筆現金,於是他打算先把拉納商店賣給格倫·艾登公司(當時雷克萊還沒有收購格倫·艾登公司)。但他的股東們都不同意這項措施,從而使這個提議失敗。這倒沒什麼,最多是不進行這項計劃,糟糕的是不知道誰把這個消息給透露出去了,使MMG公司的生意受到衝擊,股票價位大跌,也影響了其連鎖企業——美國速度公司——的股票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