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世家大族(2 / 2)

據說當時,韓琦聞訊後,立即下令退軍,在半路中,陣亡將士的父兄妻子數千人,號泣於馬首前,持舊衣、紙錢招魂而哭道:“汝昔從招討出征,今招討歸而汝死矣,汝之魂識亦能從招討以歸乎?”當時哀慟之聲震天地,韓琦掩泣駐馬,不能行進。

童青雲不以為然:“用人之失,那有些道理。主要是任福此人個人的原因。戰後朝廷追究敗軍之責,撤去了夏竦的職務,韓琦、範仲淹也被調職他用。自好水川敗後,韓琦相公始信服範相公守議,兩人同心協力,互相聲援。由於兩人守邊疆時間最長,又名重一時,人心歸服,朝廷倚為長城,故天下人稱為韓、範。”

韓伯龍也記得,當時邊塞上傳誦這樣的歌謠:“軍中有一韓,西夏聞之心骨寒。軍中有一範,西夏聞之驚破膽。”

宋夏轉入和議後,韓琦、範仲淹等入朝為執政大臣。一時名士雲集,士大夫交口稱譽。麵對北宋中期積貧積弱的國勢,韓琦提出以整頓吏治,選拔人才為主要內容的改革措施。這次由範仲淹主持,韓琦、富弼等人積極參與的政治改革,就是曆史上有名的“慶曆新政”。

鬱保四也認為韓琦功勳卓著:“仁宗皇帝立儲一事,韓琦相公居功至偉。英宗即位之初,因病由慈聖太後曹氏垂簾聽政。一些宦官不斷向曹太後說英宗壞話,致使兩宮嫌隙萌生,關係頗為緊張。為了調解兩宮矛盾,韓琦費了不少精力,兩宮關係漸漸緩和。這樣的事,也隻有韓相公才做得成。”

韓伯龍一直以為,韓琦自從英宗去世後,屬於他的時代就已經過去了,到了熙寧年間,他就隻是舊時代的殘留物,除了阻礙新進,曾經能夠為老臣張目,難道你還指望他去為一個後輩的新法搖旗呐喊?換誰也不可能啊。

所以韓琦注定會遇上一個他對付不了的對手,他一個得了便宜還能賣乖的人,到晚年卻陷進了變法這個泥潭裏,像當年陳堯佐他們遇到韓琦一樣,後來的的韓琦也遇到了王安石。

正想著這些書中記載過的東西,隻聽童青雲慨歎道:“韓兄的令尊,據說便是韓琦相公的侄孫啊,可謂是豪門子弟呀。即便韓兄的父親不曾利用這等關係,至少也可以靠這個,保證不被其他的世家豪族欺侮。”

韓伯龍對於韓琦反對王安石變法,成為變法的阻撓力量,大不以為然。此時,聽童青雲與鬱保四一說,也覺得世事未必便如書本所說的一般。

畢竟,曆史都是由不同的人轉述而成,到底是什麼樣,誰能說得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