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一場喧囂的鬧劇,有人來,有人去,能引起旁人注意的永遠是那些沒有粉飾過的謙恭心靈,讓人感到從內而外的舒心和寬廣。
人生因謙恭而優雅
太陽每天從地平線上升起,照亮整個世界,卻一言不發;花開無聲,卻呈現出春的色彩;飛鳥沒有在天空留下飛翔的痕跡,但它已展翅過;季節足夠分明,也借著四季的輪轉,但四季是恒久的無語;真正的博大是毫不聲張地豐富自己,“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人生因謙恭而優雅!
人生在世,“ 一百年前你不是你我不是我,一百年後你是你我是我”, 每個人擁有的不比別人多也不別人少,《哈姆雷特》中有這樣一句話:“身處果殼之中,也自以為無限宇宙之王。”,隻有那些眼界狹窄的人才會高調地歌唱自己的所得,熟知,優雅不是喊破嗓子就能得到的,人生因謙恭而優雅,那些為自己高唱讚歌的人也因此更顯得淺薄。
“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每個人都擁有著清風明月,高傲的人往往以為自己獨享這世界的美好,而否定別人的能力。謙恭則是一個人內在品德和修養的高度表現。他不因學問淵博而驕傲自大,也不因地位顯赫而處優獨尊,相反,謙恭者學問愈深愈趨向虛心謹慎,地位愈高也愈能以禮待人。
古代衛國有個大夫孔圉非常聰明好學,更難得的是他還是個非常謙恭的人。他死後,國王為了讓後人學習和發揚他好學、謙恭的精神,特別賜他 “文公”的稱號,後人尊稱他為孔文子。孔子的學生子貢不理解孔圉為什麼配得上這麼高的評價,就問孔子說:“孔圉的學問及才華雖高,但是比他更傑出的人很多,為什麼偏賜他‘文公’的稱號?”孔子聽了微笑說:“孔圉不僅勤奮好學,聰明靈活,而且有任何不懂的,就算對方地位或學問不如他,他都會謙恭的請教,一點都不因此感到羞恥,這才是他最難得的地方。”人生因謙恭而優雅,是謙恭讓孔圉贏得了“文公”的稱號,也贏得了孔子和後人對他稱讚、佩服。
茫茫人海,芸芸眾生,無論你做什麼工作麼,從事什麼專業;也不管你處多高的地位,有多淵博的才學,但是一個人的力量和知識總是有限的,總有別人知道而你不知道的東西,總有別人到達而你不曾到達的地方,也總有別人賞過你未賞過的風景。《論語》裏有句話說得好:“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認識到了,要謙恭的學習別人的長處,查找自己的不足,然後才能做到真知,才能完善自我。聖人仍是如此,我們該何為呢?
飽滿的稻穀總是低下高貴的頭,而隻有一個空殼的稻草人才會高傲地迎風招搖;細淺的小溪才會一路叫囂,浩瀚的大海往往沉默無聲;一滿瓶的水任你搖晃,也不會震耳欲聾,半杯的水,輕輕一動就宣布著自己的存在。有些人摸了兩本書,就會高談闊論自己的才華,有些人看過一些山水就以為走遍天下,有些人爭得了俗世的地位和金錢就以為別人都需要自己的施舍;然而真正的飽學之士,真正的儒雅之人,真正的閱曆豐富者,他們往往在別人炫耀的時候微笑地保持著沉默。
人生如一場華美的盛宴,有人來,有人走,能引起世人注目的永遠是那些豐富而謙恭的心靈;他們沒有太多的濃妝粉飾,卻昭示著人類永恒的優雅。這就是謙恭的風度,從內而外,讓人都感到一種寬廣,感到一種舒心。人生的姿態也就著這謙恭而優雅起來。
身在紅塵,驕傲需要彎下腰來
心欲靜,紅塵卻在黑暗中舞蹈。我們終於憑著自己的努力踢開了命運的門,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活出了頭臉,然而,我們漸漸驕傲起來,再也沒有彎下腰去的意識。驕傲的“士氣”越發的膨脹,再沒法給自己留一方以供成長的空間。
你也許早已忘記自己曾泡一壺清茶,坐在家鄉的小河旁,對著身邊的小夥伴說的“苟富貴,勿相忘”,也懷著鴻鵠之誌,期待著飛翔。而如今夥伴們各自奔波、含辛茹苦,也隻能解決最基本的生計問題,而你卻享受著香車寶馬再也不願提起那時的承諾。你驕傲的目光,無神地越過山山水水,再也沒看到家鄉的那條小河。你可知道,身在紅塵,驕傲彎下腰來,才能得到人生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