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兒的屍體打撈上來,證實了她是中彈後掉進海裏的,這多少說明,並非林子把她推下去。
翠花對與她很有些交情的公安局副局長說:“這是謀殺。”
副局長說:“誰都看得出來。”
“一定要抓住凶手。”
“你認為,誰是凶手?”
“這還用問嗎?肯定是大少爺。”
“據我們了解,二少爺是還沒進入張家就與死者處朋友了。後來,他們一直吵吵鬧鬧,感情非常不好。可以這麼理解,自從,二少爺身份變了,地位變了,就認為死者不適合自己了,總想方設法把她甩了。”
“你說,這是二少爺布的局,賣凶殺人?”
“不是沒有這種可能,從死者死亡,誰是最大的獲益者分析,二少爺最有嫌疑。”
翠花說:“你也不想想,像二少爺這樣的人,上哪去找殺手?我這樣的老江湖都不知上哪找呢!”
副局長笑了笑,說:“如果,是大少爺所為,直接做掉二少爺更合理,二少爺一完蛋,死者也沒理由賴在張家,所以,根本沒必要要她的命。”
“你在幫誰說話?”
“我這是分析案情。”
“可不可以有這麼一種可能,本來,是想做掉二少爺的,但某個環節出了錯,殺手擊中了死者。”
翠花說到了整個事件的本質,副局長卻笑起來,說:“大少爺也太沒眼光了,怎麼可能找了那麼次的殺手?”
“大少爺不會找那麼次的殺手,難道二少爺找的殺手就一定次嗎?”
副局長愣了一下。
翠花說:“那殺手隻是擊中死者的肩膀,如果不是掉進海裏,她並不會死。”
有些事就是這樣,越說越明朗,越說越像那麼回事。
“一定是這樣的,某個環節出了錯,本來是要做掉二少爺的,殺手卻打偏了,打中死者了。”
副局長在分析案情會議上提出了這個觀點,但馬上遭到許多人的反對,他們依然認為二少爺嫌疑最大,他們說,如果發生什麼差錯,也會是殺手打偏沒有擊中死者的要害。有人還說,當死者掉進海裏時,二少爺不是沒有把她救上來的可能,他卻沒有救。
“那些人都被大少爺收買了。”翠花說。
副局長很無奈地搖頭,說:“如果,他們被大少爺收買的話,我也無能為力。”
翠花說:“你必須向上反映。”
她慫恿副局長去找市長,利用市長的權利改變破案的方向。
“我並不認為,這是事實,但也是一種可能,我們不能在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這種可能的前提下,否定這種可能。”副局長是這麼對市長說的。
翠花也說:“還有一點,賣凶殺人是大少爺慣用的伎倆。”
市長看了翠花一眼,說:“我發現,隻要對大少爺不利,你似乎都很熱心。”
翠花僵硬地笑了笑。
“最近,你幹的事夠多的了,在網上搞得沸沸揚揚還不罷休,還要硬給大少爺戴上一頂賣凶殺人的罪名是不是?”市長說,“你是唯恐天下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