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胤祥夫婦奉旨回到府中,我喜出望外,再見胤祥時,他已完全不是我印象裏的那個胤祥,被歲月和困苦磨礪之後的十三更顯沉穩大氣,堅韌果敢,叫人仰望。
他還不能參與朝政,隻跟著皇阿瑪巡視了京畿,但我知道,皇阿瑪打心眼兒裏是喜愛胤祥的。
駐守台灣的第一任巡撫是皇阿瑪少年時的陪讀,如今年歲已邁,被宣召回宮。直覺告訴我,皇阿瑪一定會和他談一些有關繼位之事。
早早的,我就命隆科多耳聰目明一些,不論皇阿瑪究竟是什麼打算,都要第一時間通知我。
隻是,不必隆科多過去,我自己便在無意中聽到了兩人的談話。
那日,我到暢春園找皇阿瑪,剛到門口,就聽裏麵說道,
“皇上的這些阿哥們各個都是英武絕倫,器宇軒昂,無論是誰繼承大統,老臣想都不是問題。”
聲音有些小,我四處看了看,又貼近一步。
“如果當真那麼簡單就好了。”
“怎麼?皇上還沒定下來?”
“此事關乎我大清命脈,馬虎不得。一個太子就已經讓我失望透頂,哪兒還有特別中意的?那個老八,在外結黨營私,人稱八賢王,讓他做了皇帝還得了?大阿哥也不爭氣,有勇無謀。老九,老十他們非君王之料。”
“難不成皇上就沒一個中意的?”
“之前,我頗為中意十三,這孩子文武雙全,有君王之度,可他年少氣盛,又太重兄弟情義,平白無故的中了別人的道,一次圈禁還不夠,索性我關了他十年,玉不琢不成器。可沒想到的是,他的性子是磨平了,可也磨平了淩雲之誌。他出去之前,我曾去找過他,問他可願為天下人做事?他含著笑對我說,他隻想做一個能臣,如果連能臣都做不了,那他寧可成為平民,南下遊曆。“
“唉,其實這才是十三阿哥的本性啊,皇上,別說是十三阿哥,任誰被關了十年,也再無朝野之心了。“
“眼下就剩老四和老十四了,老四做事過於認真,容易得罪朝中重臣,更何況,若是他來做,老八他們定有不服,這兄弟相殘之事勢必會再次上演。十四雖戰功赫赫,然城府不夠,也不夠穩,難當大任。“
“既然這樣,老臣倒有一策。“
“你說。“
“皇上不僅有眾多才華橫溢的皇子,也有著眾多出類拔萃的孫兒啊。“
“孫兒?你是說……“
“對。“
“這樣不行,想當年那朱元璋把皇位傳給孫子建文帝,最後還不是被朱棣搶了過去。”
“皇上,那是朱元璋的做法,老臣的意思是,您可以考慮由您看中的孫兒的父親……”
“我孫兒的父親?“
我倉皇而逃,直到出了紫禁城的大門,我的心才漸漸的回落。
我剛一回府,就看見鈕祜祿氏帶著弘曆在花園裏嬉戲,心一下子穩了。
我衝過去,抱起弘曆,深深的看著他。他才十歲,先是被我突兀的動作給嚇了一跳,但馬上又恢複了孩童本性。我看著他的眼,想著皇阿瑪的話,皇阿瑪對他的一切好曆曆在目。他指的孫兒的就是弘曆吧?如果皇阿瑪真的采納了這個意見,那我……
我又轉眼看了看鈕祜祿氏,一股莫名其妙的喜愛和感激隨之而來……
在我如願榮登寶座之後,便親封十三為和碩怡親王。皇帝在給我帶來了至高無上的權利的同時,也剝走了我的一切感情。親情,愛情,友情。
我無法再去像從前一樣去愛一個人,慢慢的我體會到這個位子的淒涼和悲哀。我終於明白為什麼皇上要自稱寡人,因為這世界上沒有人可以和他作伴,沒有人可以讓他相信。最難熬的始終是那孤寂漫漫的長夜,我整夜將自己埋在的奏折和政事之中,隻有月光灑落的那一刻,我才會允許自己偷一會兒懶。
思念漫長而折磨,我的心早已經千瘡百孔。隻有想到那個名字的時候,我才會由不住高興。我固執的將惠寧留在自己身邊,等於和琳琅斷了今後見麵的路。她恨我,恨我奪走了她的女兒,更恨我違背誓言,將惠寧遠嫁蒙古。可我是個皇帝,其次才是個父親。
我不敢奢求她的原諒,再不敢想到要去見她,隻能將我心中的虧欠化成一條條無比光鮮的榮耀賜給胤祥。
這條路我不知道還要走多久,但我都必須要走下去……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