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麵具遮臉,假戲真唱(1 / 3)

乞丐的邏輯

在很多時候,我們常會遇到這樣的一種情景,那就是在一些比較繁華的地方,如車站、商場等地方,遇到一些乞丐向我們乞討。他們在那個時候就像是一名無所畏懼的鬥士,當向一個人討得錢物後,便會立即轉向另外一個目標,並且大有不達目的不罷休之勢。你或許會認為這些乞丐太沒有自尊了,已經沒有人格可言了……是的,可能有很多人打心眼裏瞧不起這些穿得髒兮兮的、可憐的乞丐們。不過,你以為這些乞丐不知道我們是怎麼看他們的嗎?他們知道人們瞧不起自己,他們比我們每一個人都清楚“乞丐”這個群體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可是,不管我們是瞧得起他們還是瞧不起他們,他們從中得到的實惠,卻足以消除他們內心的愧疚和自卑,因為他們的目的達到了。

其實,我們大可不必瞧不起這些看起來沒有尊嚴、可憐兮兮的乞丐,他們可是真正的處世高手,因為他們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能放下身段,能夠在適當的時候丟棄自尊和虛榮,以弱者的姿態示人。而一般的人卻為了虛榮和自尊的需要,往往對弱者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大方,殊不知對方竟是一隻不動聲色的老虎,讓我們這些為了虛榮和自尊的人付出應有的代價。

與其強求他人,不如以一種弱者的姿態去博取他人的同情,這就是行乞的乞丐邏輯。雖說現實中我們並非像站在街頭巷尾的乞丐那樣向人行乞,但是在我們做人做事的過程中,卻在不知不覺中深受著這一邏輯的影響,這是每一個厚黑者必須明白的道理。

厚黑哲理

乞丐的邏輯對於厚黑者有一定的啟示,那就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能夠放下身段,能夠在適當的時候丟棄自尊和虛榮,以弱者的姿態示人。

男人的眼淚

你有沒有與人談話時,對方突然哭起來的經曆?當你和丈夫(或者妻子)、子女為某件事爭論不休時,你占據了情、理、法,各項事實完全偏向於你而讓對方毫無辯解餘地時,對方突然淚流滿麵求你饒恕時,你該怎麼辦?你難道會說:“好啊,這會兒你無話可說,任憑我處置了吧?”相信大多數人不會,他們會說:“噢,對不起,別哭嘛,我不是故意的,或許我火氣大了些。”甚至更進一步道:“別哭了,我答應你就是了,你要怎麼做就怎麼做好了。錢在桌子上自己拿去買點東西吧!”等。

這就是眼淚的功效。在現實中女人總是能遊刃有餘地把握這一有力的武器,讓自己從弱轉強,而許多男人卻崇尚“男兒有淚不輕彈”。其實不然,男人的眼淚比女人的更有用。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一個身材魁梧的男人是如何用他的眼淚令公司整整花了一年的時間都沒有辦法解雇他的。

我們都知道要解雇一位努力工作的人並不是說句“你被解雇了”那麼簡單。通常公司會經由人事部門的經理安排職員會晤,然後解釋公司的立場並介紹一些其他工作。員工在接到暗示後,通常會另謀發展,甚至替公司省下一筆遣散費。而我們故事的主人公並非像大多數人那樣在接到暗示後便主動提出離職,而是每次當人事部門的經理將他叫進辦公室,在尚未進入主題時,他便已經泣不成聲了。

也許他有演戲的天分,但是對這位人事經理已經達到了絕佳的效果,每次他都對公司說道:“如果必須開除他,你們自己去說吧,我辦不到。”這位聰明的男人便是用自己的眼淚軟化了人事部門的經理,以至於他在公司內待了下來。

眼淚同樣是西方的一些政治家為了實現自己目的的最有效武器。在競選的時候,他們動不動就開動淚腺,大灑其淚水,弄得許多人鼻子酸酸的,想也不想即投他一票。日本的田中角榮便是這樣一個懂得用淚水征服他人的高手。

有一次,日本國會在討論政治倫理問題時,中曾根首相為了征詢田中角榮的意見而和他會晤。在談話中,田中前首相感歎地說:“聽我的孫子說,在學校同學們都譏笑他,所以不想上學了。我心裏很難過,爺爺的錯誤竟要孫子來承擔。”說罷,已是淚流滿麵。中曾根首相看了,不禁也熱淚盈眶,並立刻告訴田中:“我們必須在政治與倫理間訂立規範。”但敏感人士卻認為,中曾根首相被田中的眼淚蒙騙了。

哭或哀怨的戰術,能夠很輕易地動搖他人的感情,看到別人流淚,自己就想為對方排憂解難,實際上開始根本就不想這麼做。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知道:一般的人都是感情型動物,隻要你能博得同情,你的所求目的就可達到。既然如此,掉下幾滴眼淚又算得了什麼呢?

厚黑哲理

當今時代,眼淚已經不單單是女人的有效武器了,任何厚黑者都應該學會這一招,不時地刺激自己的淚腺,抓住別人感情脆弱的地方,從而博得同情,一帆風順。

聰明的傻子

曾經有一位名人說過:“我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如果說這是傻子,我甘願做一個革命的傻子!”這位老兄實際上是極其老謀深算的。這年頭,最聰明的人占便宜,最“傻”的人占便宜,隻有那種有點小聰明又不以為傻的人才吃大虧,所以這些人往往十分不服氣:“某某某比老子傻多了,卻當了個科長處長,那些領導真的是瞎了狗眼不識貨!''其實說這話的人才真正不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

你如果看了電影裏這樣的鏡頭:一個漂亮的女孩子含情脈脈地看著一個傻呆呆的男人,那男人周身的不自在,那女孩兒卻“嗤嗤”地笑了:

“你真傻,傻得可愛!”你就會明白很多的做人奧妙。

傻為什麼可愛?當然不是因為他是白癡般的不聞不問,而是因為他傻而聽話,指向東不會向西,像驢像黃牛般隻顧埋頭幹,時刻聽從女人的召喚,這才使女人覺得他可愛,所以女人黑起心肝來男人就隻能自認倒黴。不過也有人大智若愚,因“傻”得福的。

某甲向某乙誇耀手中的商品如何物美價廉,大筆購進如何劃算時,乙隻是結結巴巴地說:“第……第……”

甲安慰乙:“別著急,慢慢說。你是想說第一嗎?”

乙點點頭,接著說:“價……價……”

甲:“價錢嗎,可以商量。第二點呢?”

乙又接著說:“質……質……”

甲說:“你是擔心質量有問題吧!放心好了,如果你實在覺得不合適,我們可以按你的要求定做,或者如果你想要這種現成的話,我們可以讓一讓價錢……”

這是一個典型的以“傻”勝聰明的實例。在這次談判中,乙說了些什麼?幾乎什麼也沒說,甲在幹什麼?他在分出一半心思來幫助乙,與另一半的“他”討價還價,竭力設計出兩全齊美的方案,供乙選擇。這樣一來,自然是乙掌握了談判的主動權。

厚黑哲理

人並不總是聰明就好,有很多人就是吃軟不吃硬。你與對方抗爭下去,要麼你死我活,要麼兩敗俱傷,倒不如做個聰明的傻子見效更快。

有心聽人言

求人辦事,最要緊的就是讓對方產生好感,討得對方的喜歡。隻有這樣我們所求的人才能真正地幫助我們。那麼厚黑者如何取得對方的好感,討得對方的喜歡呢?最好的方式便是在同對方在一起時,對他們偶爾吐露的話要牢記,並在適當的時候去加以實踐。

例如你在與一個可能會幫得上你忙的人在一起聊天時,對方說:“最近聽說有家雜誌曾刊載各界名人演講酬勞一覽表,有機會的話真想看看。”這時,你就要抽空到書報攤或書店,找到一覽表買回來給他看。

雖然他在說這些話的時候,並不一定期望你這麼做,甚至沒有一點渴望,可是你如果能主動做到這一點,又怎麼不能在對方的心目中留下一個好印象呢?千萬不可對他人妄下論斷,以自己的偏見決定他人的是與否,或受其他人的意見所左右。也許對方是待人不和善,緊繃苦臉,不苟言笑的人,但千萬不要因此而判斷或對他人產生偏見,而是應當從對方的興趣與嗜好著手,去接近對方,並且引起對方的注意。日本叱吒曆史的大人物豐臣秀吉,就是從一個下三級武官,全憑著為大將暖幹鞋子而嶄露頭角,終於成為一代人物的。

對他人的言談要用心聽,遇有言外之意時,要懂得予以應和,這樣他便能自然而然同你建立起良好的關係,你也會獲得相當高的評價和相當好的照顧。所以厚黑者要求人辦事並且讓人真正地幫助自己,就必須得這麼去做。

厚黑哲理

求人辦事時,將他人無意的談話當真地予以實現,這是厚黑者能博得他人歡心的最佳做法。

柔構造的人

牆上的草,風吹兩麵倒。厚黑認為,善於“看風使舵”的人如果練成一身水蛇腰柔軟無骨的功夫,一定會成為不倒翁,即使險象環生,也能次次有驚無險、安然無恙。

曾經有這樣一個年輕人,他滿懷激情,拿著人事部門的任命書來到公司的營業部就任,由於過度地努力,對自己的期望過高,而遭到同事以及副經理的懷疑。這個年輕人絲毫不知道副經理當時正是高級主管麵前的紅入,竟然不知輕重地與之對抗,最後在對方散布的流言下,無奈地離開了公司。

從上述的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到,“直”而不能“屈”的人是傻瓜!或許也可以說是,太過正直者總有大禍跟著他吧!

在地質學中,耐震構造一般分為兩種:剛構造和柔構造。剛構造能抵抗地震的搖晃;柔構造能吸收地震的搖晃。若從社會學的觀點看,不發達國家及發展中國家,都屬於剛構造社會;而資本主義國家屬於柔構造社會。

其實,人也可以分為柔構造和剛構造兩種類型。最近,我國的高級營業人員都在努力展現個人的成熟能力,這個成熟度就是人的柔構造。

成熟性的真正含義是精神的成熟,不墨守成規,食古不化,同時也不特立獨行,思想敏銳客觀,尊重他人。這種人的思想相當圓,不過,憂鬱又膽小,心神不寧的人不在此範圍內;成熟度越高的人,人際關係越和諧,除和同事能建立良好的溝通外,和上司、前輩的關係也能處理得很圓滿。

要做柔構造的人,最重要的是平日的修養。日複一日、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功夫要到家。所以,除上班之外,即使在休息時間,也不可忘記對別人奉承。不要介意這樣的卑屈行為,把它視作是對上司的一種禮貌,看做是理所當然的禮儀規範,一點點的猶豫彷徨都不需要。因此,我們在為人處世、求人辦事的時候對自己不正直又何妨呢?隻要我們不要過於違反了為人做事的準則就夠了。

厚黑哲理

處世技巧的作用遠遠強於學曆、能力與容貌的作用,它能發揮厚黑者的巨大威力,使自己的目的迅速達成。

貶一貶自己

俗話說:宰相肚裏能撐船。不過,真能有如此雅量的人卻很少見。因此,我們在與人交往中,如果發現對方比自己差勁時,千萬不要揚揚得意,自我炫耀,而是要有意識地自怨自艾甚至自貶,從而避免別人敵意、嫉妒等不必要的麻煩。

威爾遜當選為美國新澤西州的州長之後,有一次在紐約出席一個午餐會,主持人在介紹他時,稱他為“未來的美國總統”。這自然是對他的恭維,可是對在座的其他人來說,卻產生了相形見絀之感。

威爾遜因此想扭轉這種一人得意、眾皆愕然的局麵。他起立致辭,在說了幾句開場白之後接著說:“我感到我在某方麵很像一個故事裏的人物,也就是我的朋友。我這位朋友在加拿大因喝威士忌太多,結果去乘火車時,原該乘往北的火車,卻乘了往南的。”

“大夥兒發現這一情況,急忙給往南開的列車長打電報,請他把叫約翰遜的人叫下來,送上往北的火車,因為他喝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