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裏,一個猶太人對自己的兒子說:“現在我們唯一的財富就是智慧,當別人說一加一等於二的時候,你應該想到大於二。”
納粹在奧斯維辛毒死了幾十萬人,父子倆卻活了下來。
1946年,他們來到美國,在休斯敦做銅器生意。
一天,父親問兒子一磅銅價格是多少?兒子答35美分。父親說:“對,整個得克薩斯州都知道每磅銅的價格是35美分,但作為猶太人的兒子,應該說3.5美元。你試著把一磅銅做成門把看看。”
20年後,父親死了,兒子獨自經營銅器店。他做過銅鼓,做過瑞士鍾表上的彈簧片,做過奧運會的獎牌。他曾把一磅銅賣到3500美元,這時他已是麥考爾公司的董事長。然而,真正使他揚名的,卻是紐約州的一堆垃圾。
1974年,美國政府為清理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廢料,向社會廣泛招標。但好幾個月過去了,沒人應標。正在法國旅行的他聽說後,立即飛往紐約,看過自由女神像下堆積如山的銅塊、螺絲和木料後,未提任何條件,當即就簽了字。
紐約許多運輸公司對他這一愚蠢的舉動暗自發笑。因為在紐約州,垃圾處理有嚴格規定,弄不好會受到環保組織的起訴。
就在一些人要看這個猶太人的笑話時,他開始組織工人對廢料進行分類。他讓人把廢銅融化,鑄成小自由女神;把水泥塊和木頭加工成底座;把廢鉛、廢鋁做成紐約廣場的鑰匙。
最後,他甚至把從自由女神身上掃下的灰包裝起來,出售給花店。不到3個月的時間,他讓這堆廢料變成了350萬美元現金,每磅銅的價格整整翻了1萬倍。
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意識形態下,致富的道路千奇百態。每一位“財富英雄”都有一套神秘的經營秘訣。若能在紛繁的表象背後,挖掘出經營的一般規律,它將像物理學等自然科學一樣,客觀而精確。
沒有一個國家是因為開展貿易而滅亡的。
富蘭克林·羅斯福(美國第32任總統)
世間雖有百業,皆以耕植為本;縱然千辛萬苦,終以農業為重。
瓦魯瓦爾(印度詩人)
我堅信,人類的前途是光明的。未來充滿了奇妙的科技,將給活在這個星球上的每一個人,帶來福祉。隻有擴展世界貿易,刺激生產,才能使我們有利用未來一切的可能。盛田昭夫(日本企業家)
種地就是一種好的工作。可能有人會說,務農在當今的世界上太沒有出息了。可是,為了人類,生產生命的必需品,不是出色的工作嗎?
武者小路安篤(日本小說家)
綜觀世界經濟史可以發現,人類生產活動有三個階段。在初級生產階段上,生產活動主要以農業畜牧業為主……第二階段是以工業生產大規模發展為標誌的……第三階段開始於20世紀初。大量勞動和資本不是繼續流入初級生產和第二級生產中,而是流入旅遊、娛樂服務、文化藝術、保健、教育和科學、政府等活動中。費希爾(美國經濟學家)
其他各業都是隨著農業的興起而興起的,因此,農民是人類文明的奠基人。
韋伯斯特(美國演說家)
總而言之,作為今後人類文化的潮流,恐怕不能隻單方麵地考慮由農業社會轉向工業社會這一個方向。可以考慮從工業社會向農業社會,或者至少是向工農業並立的社會轉化的方向,而且我以為必須要這樣考慮。
池田大作(日本社會活動家)
人世之所以蓬勃向前發展,這是人們分工活動的結果。人類分工分為士農工商等四種職別,各司其事,盡其所能,群策群力,促使人世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