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識經濟的新時代,知識就是財富,就是潛在的生產力。
喬治·索羅斯(美國經濟學家)
新的社會是信息社會,也是智力和知識社會。福勒(英國詞典編輯家)
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不僅改變了人類的經濟活動,而且也給政治、文化、道德等精神活動帶來了深刻影響。福勒(英國詞典編輯家)
知識資產的價值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得到普遍重視,如何管理和使用企業的知識資產正在成為新的挑戰。馬克·鮑頓(美國記者)
在企業員工中培養團隊精神和歸屬感是獲得知識資產的土壤。
馬克·鮑頓(美國記者)
在知識經濟時代,我們必須讓公司全體員工參與企業的發展,如果我們做得對,好的主意便會源源不斷地產生。傑克·韋爾奇(美國管理學家)
力量有三種基本形式,即暴力、財富和知識,三者順次為低級的、中級的和高級的力量;三者中知識最為重要,由於暴力和財富在驚人的程度上依靠知識,今天正在出現空前深刻的力量轉移,從而使力量的性質發生了深層次的變化。
托夫勒(美國未來學家)
勞動者成為資本擁有者,不是公司股票的所有權擴散到民間,而是由於勞動者挖掘了具有經濟價值的知識和技能。這種知識和技能在很大程度上是投資的結果。舒爾茨(美國經濟學家)
識賢用才
采玉者破石拔玉,選士者棄惡取善。王充(東漢思想家)
用人不限資品,但擇有才。人能盡其才,則百事興。
孫中山(中國政治家)
不以求備取人,不以己長格物。吳兢(唐代詩人)
用人之術,任之必專,信之必篤,然後能盡其材,而為其事。
歐陽修(北宋文學家)
任人之道,要在不疑。歐陽修(北宋文學家)
任能者責成而不勞,任己者事廢而無功。桓寬(西漢學者)
因其材以取之,審其能以任之,用其所長,掩其所短。吳兢(唐代詩人)
國以任賢使能而興,棄賢專己而衰。王安石(北宋詩人)
國家用人,當以德為本,才藝為末。康熙(清朝皇帝)
治世之業,當擇賢才而用之,豈以新舊為先後哉!李世民(唐朝皇帝)
治國經邦,人才為急。孫中山(中國政治家)
知人而善用之,若已有焉。蘇轍(北宋詩人)
疾風然後知勁草,盤根錯節然後辨利器。孫中山(中國政治家)
能用人者,無敵於天下。王夫之(清代思想家)
善於發現人才,團結人才,使用人才,是領導者是否成熟的主要標誌之一。
鄧小平(中國政治家)
善用人者必使有才者竭其力,有識者竭其謀。歐陽修(北宋文學家)
智者棄其所短而采其所長,以致其功,明者用士亦猶是也。
王符(東漢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