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2章 飲食(1 / 2)

自古以來,健全的身心狀態一直是智者的最終訴求,而健全的身心修養亦需借助正確的觀念。

隨著科技進步的日新月異,人類社會生活變得比以前便利,卻也因此變得比以前更容易緊張與產生壓力。休閑的消極目的是要能夠恢複活力,達到再創造的目的,而積極的目的是在自我實現。

在《莊子·養生主》裏有這樣一則寓言

廚師給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觸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腳所踩的地方,膝蓋所頂的地方,嘩嘩作響,進刀時豁豁地,沒有不合音律的:合乎商湯時代《桑林》舞樂的節拍,又合乎堯舜時代《經首》樂曲的節奏。

梁惠王說:“嘻,好啊!你解牛的技術怎麼竟會高超到這種程度啊?”

廚師放下刀回答說:“我所愛好的,是事物的規律。已經超過一般的技術了。開始我宰牛的時候,眼裏所看到的沒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後,不再能見到整頭的牛了。現在,我憑精神和牛接觸,而不用眼睛去看,視覺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動。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結構,擊入牛體筋骨相接的縫隙,順著骨節間的空處進刀,依照牛體本來的構造,筋脈經絡相連的地方和筋骨結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過,更何況大骨頭呢!技術好的廚師每年更換一把刀,是用刀硬割斷筋肉;一般的廚師每月就得更換一把刀,是用刀砍斷骨頭。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幾千頭了,但刀刃的鋒利就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那牛的骨節有間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節,寬寬綽綽的,對刀刃的運轉必然是有餘地的啊!因此,十九年來,刀刃還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雖然是這樣,每當碰到筋骨交錯聚集的地方,我看到那裏很難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視力集中到一點,動作緩慢下來,動起刀來非常輕,豁啦一聲,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開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樣。我提著刀站立起來,為此舉目四望,為此誌得意滿,然後把刀擦抹幹淨,收藏起來。”

梁惠王說:“好啊!我聽了廚師的這番話,懂得了養生的道理了。”

《禮記·中庸》開頭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率性是道,順生自然同樣是道,這道即通常說的人生之道,用大白話說是自己覺得怎樣活才好。養生之道,也是如此。

有關飲食的種種清規戒律不會危害人,除非你一一照辦。

鄭淵潔(中國童話作家)

富貴催人生白發,布衣蔬食易長年。莎士比亞(英國戲劇家、詩人)

節製和勞動是人類的兩個真正的醫生:勞動促進人的食欲,而節製可以防止他貪食過度。盧梭(法國啟蒙思想家)

食物之於人好像油之於燈,油很多,燈就會亮。油太少,燈就會熄滅。然而一盞燈卻往往因油太多而熄滅。弗萊明(英國細菌學家)

美味的食品並不都對身體有益。武者小路實篤(日本小說家)

你應該為生存而食,不應為食而生存。西塞羅(古羅馬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