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1 / 1)

要闖蕩就闖蕩吧

關於創業很多人說了很多話。說話的沒幾個是創業的,創業人大半不在那說話。很多創業節目裏麵有人得了獎,而那些人注定了不是創業者,而真正的創業者最重要的特點是行動。其實學問多大與創業之間基本上沒啥關係,因為你沒讀過書但從小闖蕩,你會知道某些東西的市場行情,可以看到這裏有那裏沒有的東西,知道這裏的一種做法拿到另外一個地方就是新的生意,這個裏麵起關鍵作用的是見識。而闖蕩多的人,在很多的見識裏麵漸漸有了一種洞察力,在很快的時間可以大致判斷出一個東西被其他人接受的可能性,因為闖蕩而吃得開的人實際上就是不斷地琢磨人,理解人。這是在書本上讀不到,在課堂裏體會不出來的。其實有一種孩子是工科的大學生,如果你真的好好動手做發明、實驗、創造,然後你就擁有了對於某些技術與新產品的洞察力,我們知道很多發明家就能一發不可收拾地發明東西,也在於他們在技術的領域裏行動慣了而形成的一種能力。

這個世界上,大部分人是庸人,成不了啥像樣的事業,也不敢冒多大的風險,追求最多的就是過日子,他們還把同樣的觀念灌輸給自己的孩子。而闖蕩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思路,就是在行動中去尋找自己的機會,琢磨自己可以賴以依靠的發展方法,這個沒有人真正能教你,其他有見識的人多少能點撥你一點,但是那也一定是在闖蕩中,因為不闖蕩的人開口問的問題也是不在狀況的。我們隻有很少的人會去闖蕩,而他們中有我們最可能的創業成功者。其實,我們今天大半的年輕人已經被養得沒有了骨氣、勇氣與豪氣,基本上是個小貓性格了,所以他們說的創業的想法多半是夢囈,夢囈+忽悠就是我們現在的所謂創業熱。

如果所有的人都是不想闖蕩或者不敢闖蕩的人也就算了,但是今天還是有那麼一些人可能會去闖蕩的:一是那種衝動之下而去了的,那我要說你衝動就衝動吧,別等衝動都沒了,你可就一動也不動了;二是少數混不下去的人,沒辦法了,隻好闖蕩了,最後還真闖出來了;三是真的有自己的追求與愛好的,而且還把追求與愛好付諸行動的。我們其實也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不是可行,我們也不知道自己以為的機會是不是真的,還不知道會遇到怎麼樣的困難,而創業是一種場景,行動場景,隻有在闖蕩裏麵才能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但隻要你不去闖蕩,你一輩子也不知道怎麼回事情。

今天這個社會,做太老實的人出息的機會不大,而你去闖蕩了再壞也壞不到哪去,而最缺少的是自己闖蕩的勇氣,父母鼓勵孩子闖蕩的胸襟,老師容忍學生闖蕩的見識,我們任何一個真愛青少年的人要鼓勵他們多去見識社會,在他們見識的過程中關心他們,點撥他們,而不是把他們捂在窩裏。闖蕩之後那些知道自己不合適闖蕩的人就踏實了,那些知道自己適合闖蕩的人得其歸所了。如果我們真的要孩子成為一個創業家,尤其是發現那些真正適合創業的人,從小就要給他們條件,我們自小就要爭取條件,去嚐試與接觸開放的社會,像理解消費者那樣去理解陌生人,像理解員工那樣去理解小夥伴,像管理政府關係那樣去應付父母與各類長輩。我們把這個社會看成一個讓孩子們去嚐試與自我發現的場所,那麼我們就不會讓孩子成為圈著的寶貝。人們圈著的寶貝很可能是社會的棄兒。

準備,時刻準備著,創業就是這樣的一種遊戲,我反對在那種害死人封閉場景下把孩子弄成呆板的人以後再去給他們忽悠創業,我主張所有的人都要呼籲與創造讓青少年闖蕩的機會:實踐、實習、溝通、嚐試,然後我們就能得到一種新品種的創業素養,真的適合創造的人才。創業從闖蕩開始,闖蕩從現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