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說明(2 / 2)

他的原型是

楊爽(563~587),隋朝將領。

字師仁,小字明達。弘家華陰人。儀容俊美,舉止有度,名聲甚好。隋文帝之異母兄弟。

北周時,楊爽年幼,以太祖軍功封同安郡公。六歲時,太祖崩,由獨孤皇後扶養,因此,在諸兄弟中楊堅特寵愛楊爽。楊堅任丞相時,拜大將軍、秦州總管。轉授蒲州刺史,進位柱國。楊堅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後,立為衛王。遷雍州牧,領左右將軍。不久,遷右領軍大將軍,權領並州總管,後轉涼州總管。開皇二年(582)五月,突厥沙缽略可汗聚集本部兵及阿波等4可汗兵共40萬突入長城,十二月進至武威(今屬甘肅)、金城(今蘭州)、天水、延安等地,掠奪而還。開皇三年,隋文帝命楊爽為行軍元帥,率軍分道反擊突厥。楊爽親率李充節等4將出朔州(今屬山西)道,在白道(今內蒙古呼和浩特西北)與沙缽略軍相遇。楊爽采納總管李充的建議,乘沙缽略屢勝輕敵,以5000精騎襲其無缶,大破沙缽略軍,俘千餘人,沙缽略可汗受重創潛逃。隋文帝賜楊爽真食梁安縣千戶。開皇六年(586),複為元帥,率步騎15萬出合川,突厥遁逃,返回。開皇七年病卒,時年25歲

就其個人武藝來說,十三傑中排名第八,掌中一對水火囚龍棒,馳騁沙場數十載。為了維護大隋朝的安危,靠山王當然要領兵帶將前去鎮壓。從對付瓦崗寨的一字長蛇陣到對付十八路反王的銅旗陣,作為主帥楊林身先士卒,費盡心機,與義軍鬥智鬥勇,可見其忠心耿耿。現代史學界已經對曾國藩重新評價,不再隻把他看成殘殺太平軍的劊子手,對楊林也該如此,“屢敗屢戰”的精神本就寶貴,

楊林自刎之前曾提醒秦瓊說,當時的瓦崗寨之主西魏王李密胸無大誌,建議秦瓊拿金鑲玉璽投奔李淵,秦瓊沒有聽取這個建議,結果後來李密果然做出了“玉璽換蕭妃”、“瓦崗散將”等事,而秦瓊最終也的確投奔了李唐,成為大唐的開國功臣,可見當時楊林對於隋唐政局了如指掌,明知隋朝無力回天卻還保持著自己的一份忠貞,也增加了小說中這個人物的悲情英雄氣度。

隋唐好漢靠山王楊林,其曆史原型為中國隋朝將領楊爽。“興隋九老”之一。這開隋九老依次排名是:忠孝王伍建章(隋唐第五條好漢南陽侯伍雲召之父)、大元帥高熲、靠山王楊林、上柱國賀若弼、大都督魚俱羅、昌平王邱瑞、下柱國韓擒虎、雙槍將丁彥平、越王楊素。單田芳本《隋唐》評書中,將其列為隋唐第九條好漢。縱觀隋唐、說唐、興唐各版,其名次排名都在第八名和第九名之間浮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