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便是福勒最著名的“尋找燈光”的故事。
當時已是深夜11點。福勒走進那幢商業樓,在昏黃的燈光裏看到一個由於工作而疲乏不堪的先生。為了順利履行那份購買肥皂公司的協議,福勒忘記了一切,心中隻有勇氣和智慧。他不假思索地說:“先生,你想賺到1千美金嗎?”
“當然想嘍……”那位先生因為這個好運氣的突如其來而有點驚慌失措。
“那麼,給我開一張1萬美元的支票,等我歸還您的借款時,我將另付您1千美金的利息。”福勒於是講述了他麵臨的困境,並把有關的資料讓那位先生看。福勒拿到了那1萬美金。
福勒經過12年的潛心經營,終於在那天深夜碰到了機遇,此後即一發不可收拾,他終於邁進世界巨富的行列。
一句話改變一生
教育者應當深刻了解正在成長的人的心靈。隻有在自己整個教育生涯中不斷地研究學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學知識,才能夠成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蘇霍姆林斯基
“你真蠢!什麼事都做不好!”這話是一個女人對她兒子說的,原因是小男孩從她身邊走開了。
她說這話時聲音很大,周圍的陌生人都聽得到。男孩挨了罵,一聲不響回到那女人身旁,低著頭。
也許這沒什麼大不了,可是小事有時會長留心中。簡單的一句罵人話脫口而出,言者或許以為無傷大雅,其實可能影響深遠。“你真蠢,什麼事都做不好。”諸如此類的話,可能影響聽者的一生。
曾經有這麼個故事:達柯夫小時候生性怯懦害羞,缺乏自信,沒有什麼朋友。1965年10月裏有一天,他的中學英文老師露絲·布羅赫太太吩咐學生做一項作業。他們當時剛讀完《殺死一隻知更鳥》這本小說,布羅赫太太叫學生每人為此小說續寫一章。
達柯夫寫好後就交卷。如今他已不記得當年他寫的那一章有什麼特別之處,也不記得布羅赫太太給他什麼分數。他隻記得——他會一輩子都記得——布羅赫太太批在作業上的評語:“寫得很好!”
一句話。一句話就改變了他一生。
“看到那四個字以前,我不知道自己有什麼長處,也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麼,”他說,“看了她寫的評語,我回家就寫了個短篇故事。其實我很久以前就想寫作,隻是我從不相信自己做得來。”
那一學年餘下的時間裏,他寫了許多短篇故事,總是一寫好就帶回學校去請布羅赫太太批閱。她鼓勵他,鞭策他,坦率指出他的錯誤。“她正是我所需要的導師,”達柯夫說。
然後他當選為中學校報的編輯。他的信心逐漸加強,胸襟也一天天開闊,就此開始了愉快而有意義的人生。達柯夫深信,要不是布羅赫太太批了那四個字,這一切不可能發生。
校友會三十周年聚會時,達柯夫回到母校,並且去探望了布羅赫太太,這時她已退休。達柯夫跟她說了她那四個字對他的影響,然後告訴她,全仗她幫他培養出了做作家的信心,他後來也幫助一個年輕女子培養出了自信,成為了作家。他告訴布羅赫太太,那女子在他辦公室裏上班,同時上夜校修讀中學程度文憑課程。她常向他請教意見並請他幫助。她尊敬他,因為他是作家,而這也是她找他幫助的原因。這女子後來成了他的妻子。
布羅赫太太聽了他幫助那年輕女子的事之後很感動。“我想我們倆都明白她的影響是多麼深遠。”達柯夫說。
“你真蠢!什麼事都做不了!”
“寫得很好!”
簡簡單單一句話,卻也許能改變一切。
母親的鞭策
人類最美的東西之一就是母愛,這是無私的愛,道德與之相形見絀。
——哈伯德
拉塞爾·貝克的母親已經不在人世,但是在他的心中,她仍然活著,甚至還會在天未亮時就把他弄醒,對他說:“如果有什麼是我最不能忍受的,那就是半途而廢。”
拉塞爾·貝克這輩子不知聽她說過多少次這句話。就是現在,他躲在被窩裏,在黑暗中慢慢醒過來,也能感到她在氣衝衝地教訓他這個隻想重回夢鄉而不想去麵對新的一天的人。
拉塞爾·貝克默默地抗議:我不再是小孩子了;我已經取得一些成就,我有權遲些起床。
“拉塞爾,你跟癟三沒有兩樣,都是不思進取。”
從拉塞爾·貝克還是個穿短褲的小男孩起,母親就不斷的用這些話來鞭策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