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是安於舒適貪戀安逸的。然而曾國藩恰恰看到了這一點的危害,他告誡自己的兒子紀澤要早起,不要貪睡晚起。清朝二百年間有個習慣,即淩晨三點鍾即要起床,曾家的祖輩也有早起的習慣,在寒冷的冬夜裏人們酣睡正香被窩正暖的時候要早起坐上約兩個小時,然後才會看見天色一點點地亮了起來。當他聽說兒子紀澤已經結婚的喜訊以後,就這樣叮囑兒子說:“你既然已經結婚了,就應當以早一點起床為第一先務,你一定要自己認真地執行啊,也要帶領你的媳婦一同早起。”在這裏,曾國藩將自家良好的家風傳授給了兒子,又贈送給了兒子一筆寶貴的治家財富。
這一點在曾國藩的治家八字訣中就有體現,早起也是曾氏祖輩幾代的傳統家風。《曾國藩家書》說:“我朝列聖相承,總是寅正即起,至盡二百年不改。我家高曾祖考相傳早起,吾得見竟希公、星岡公皆未明即起,冬寒起坐約一個時辰,始見天亮。吾父竹亭公亦甫黎明即起,有事則不待黎明。”“早起,黎明即起,醒後勿沾戀”。
俗話說:“早起三光,遲起三慌”。《增廣賢文》說:“先到為君,後到為臣。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曆史上許多偉人都是有三四點鍾起床的習慣的,比如華盛頓、拿破侖、康熙皇帝等。
曾國藩主張治家要勤奮,“早起”就是勤奮的一種表現。曾國藩不但自己身體力行,而且要求家人部下都要做到這一點。並且,他強調“早起在於貴有恒”。曾國藩一生堅持早起,在他的教導影響下,家中人人“黎明即起,灑掃庭除”。他手下的幕僚、將領無不效法,沒有一個敢睡懶覺。
而同時,曾國藩認為,“早起為養生第一秘訣。”“早起可以振刷精神。”鹹豐十年(1860)三月二十四日,他在給弟弟們的信中寫道:“家中後輩子弟個個體弱,嗩呐、吃酒二事須早早戒之,不可開此風氣。學射最足保養,起早尤千金妙方、長壽金丹也。”
可見曾國藩在養生方麵是很看重早起的。正如民間俗語所說:“早睡早起身體好”。的確,早上空氣新鮮,能令人頭腦清醒,周身舒適。人在寅時(3點-5點)肺經旺的時候起床,能夠使肺氣得以舒展,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來完成新陳代謝,肅降濁氣,使肺氣清,這樣有助於養肺和順應太陽的天勢升起人體陽氣,使人一天陽氣充足,否則,就好像發動機,過了這段好時機就很難發動人體陽氣,人體陽氣淤積在人體下部不能由命門向上發動升起,會形成淫氣,嚴重損害人的身心健康。所以,即使在冬天,也不可超過6點起床,春夏秋季盡量在5點之前起床為宜。
另外,早晨5點至7點是人體大腸經最旺的時候,人體需要把代謝的濁物排出體外,此時如果不起床,大腸得不到充分活動,無法很好地完成排濁功能,使濁物停留而形成毒素,危害人體血液和髒腑百骸。早晨7點到9點人體胃經最旺,9點到11點人體脾經最旺,這時人的消化吸收運化的能力最好,如果這時還不起床,人體胃酸會嚴重腐蝕胃粘膜,人體在最佳吸收營養時間得不到營養,長期以來會患脾胃疾病,造成營養不良、中氣塌陷。所以千萬不要賴床,賴床會造成頭昏、疲憊不堪、睡眠不足的感覺,而應按時起床,
現代醫學也證明,早睡早起的人精神壓力較小,不易患精神類疾病。
另外早起能有效提高工作、學習效益,正如俗話所說:“三天早起,一天工”。
一日一心得
早睡早起被人們認為是最簡單不過的養生之道。但是,早起並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而言的,《黃帝內經》對一年四季的起居規律有著詳細的論述:“春三月……夜臥早起。夏三月……夜臥早起。秋三月……早臥早起。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陽光。”意思是說,在春季的三個月和夏季的三個月中,要睡得晚,起得早;秋季的三個月就要睡得早,起得早;而在冬季的三個月中就應該睡得早,起得晚,一定要等到太陽升起來以後再起床。這和傳統養生學中強調的人體要“順應自然”的觀念是一致的。傳統養生學認為,人生於天地之間,其生命活動就要與大自然的變化保持一致,需要根據四季氣候變化的規律而改變自己的日常生活規律,以順應自然。
親近大自然
曾國藩語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曾國藩認為,“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他在雙峰的每處故居,都是竹林茂密。他還在《家書》中囑咐子侄:“在家則蒔養花什,出門則飽看山水。”花竹養情,山水悟性;花竹因人而風雅,山水因人而靈秀。曆代養生家都非常注重山水。
曾國藩的這個養生主張和我們現在提倡的通過親近大自然來達到養生目的的說法是非常相似的。人類的壽命主要通過內外兩大因素實現。“始生之者,人也”,內因是遺傳,影響健康長壽分量占15-20%;“養成之者,天也”,外因是環境和生活習慣,包括自然環境、生理要素、心理要素、精神要素、社會要素,影響健康長壽分量占80-85%。
科學家們考察了世界上一些長壽老人聚居的地方,發現長壽的奧妙除了與他們的生活條件、飲食、起居、勞動等多方麵因素密切相關外,優美的環境也確實是長壽者的重要條件。比如:俄羅斯的高加索,南美的安第斯以及保加利亞南部,是長壽老人較多的地方。這些地方都是環境優美的勝地。共同特點是:環境幽靜、空氣清新。秀麗的地理風光,形成了優美的生活環境,人們生活在這樣良好的環境裏,心情自然舒暢,悠然自得,情緒格外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