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不懈
生活就像海洋,隻有意誌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
--巴爾紮克
成功的人態度積極,別人也會感覺得到,於是都願意幫助他們實現夢想。
他叫蘇桑尼·查金,母親是裁縫,父親是窮工匠,他在紐約市貧民區的學校半工半讀念完高中。他熱愛戲劇,非常渴望能去看一場百老彙的表演,但是他買不起門票。後來他憑著無限的精力和堅強的意誌,當上了電視台的舞台監督。不過他希望為那些像他那樣永遠買不起門票去看百老彙戲劇表演的人創作一些戲。於是他辦了一個劇團,先是在教堂的地下室演出,後來租了個露天圓形劇場來表演。劇團初期演出莎士比亞的戲劇,受到觀眾歡迎,卻沒有劇評家來觀看。他想,要是沒有宣傳,又怎麼會有人肯捐助演出經費呢?
因此有一天,蘇桑尼·查金找上了《紐約時報》,指名要見戲劇評論家布魯克斯·艾金生。艾金生的助手亞瑟·吉爾布說他要見的劇評家當時正在倫敦。
“那我就在這裏等艾金生先生回來。”他堅決地說。於是吉爾布請他道明來意。這位工匠的兒子激動地說他劇團的演員如何優秀,觀眾的掌聲如何熱烈,又說他的觀眾大多數都是從未看過真正舞台劇的移民,如果《紐約時報》不寫劇評介紹他的戲,他就沒有經費再演下去了。吉爾布看到蘇桑尼·查金這樣堅決,大為感動,同意那天晚上去看他的戲。
吉爾布到達露天劇場時,天上烏雲密布。中場休息時,滂沱大雨把舞台浸透了。蘇桑尼·查金看到吉爾布跑開去避雨,就趕上去說:“我知道劇評家平常是不會評論半場演出的,不過我懇求你無論如何破個例。”
那天夜裏,吉爾布寫了一篇簡短介紹,對那半場戲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又提到劇團急需資助。第二天,就有人給劇團送去了一張750美元的支票。在1956年,這筆錢已經足夠劇團繼續演出這場戲,一直到夏季結束。艾金生從倫敦回來後,去看了這場戲,並在他的星期天專欄裏大大稱讚這出戲。
沒多久,蘇桑尼·查金就開始在紐約各處經常免費演出莎士比亞名劇。他於1991年去世,他的一生都對美國戲劇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曾經說過,他堅持不懈是因為他深信戲劇對人們的生活很重要。“如果你不相信這一點,那麼就此放棄算了。”
有了堅強的意誌,在困難麵前,才不會消沉;有了堅強的意誌,才會把坎坷和不幸都看作人生的磨練;有了堅強的意誌,才會以積極的心態挑戰苦難,逐步走向成功。
代表愛的藏紅花
你隻要說出你愛誰,我就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
--郝瑟耶
那是一個秋天的早晨,皮萊爾和丈夫剛搬進他們的第一所房子。孩子們正在樓上拆行李,皮萊爾朝窗外看去,父親正在房前的草坪周圍神秘地轉悠著。皮萊爾的父母就住在附近,父親已經來看過他們好幾次了。
“你在那兒做什麼?”皮萊爾對他喊道。
他仰起頭,衝著她笑了笑,“我要給你一個驚喜。”
皮萊爾了解父親。父親是自由職業者,他常常用一些零碎的材料來做小玩意兒。當她還是孩子時,他就用網繩和滑輪搭建起一個兒童攀援架。在她的一個萬聖節聚會上,他做了一個電動南瓜燈,把它安到掃帚條上。每當客人來到門前,父親就會開亮藏在草叢裏的南瓜燈,讓它突然出現在眾人麵前,引來一片驚叫。
父親接下來沒有說什麼,皮萊爾當時正陷入新生活的忙碌之中,後來也遺忘了父親要給他們的驚喜。
第二年3月,一個潮濕寒冷的日子,天陰沉沉的,讓人感到壓抑。皮萊爾朝窗外掃了一眼,一堆堆殘雪遲遲未化,零星地散布在草坪上。難道冬天還未結束嗎?
皮萊爾的眼前突然一亮,她看到了一片粉紅色奇跡般地在雪堆間若隱若現。她迫不及待地抓起外套,跑出去看個究竟。
它們竟然是一大片藏紅花,神奇般地點綴在草坪的每個角落。淺紫色、藍色、黃色,還有皮萊爾最喜歡的粉紅色。稚嫩的花朵在刺骨的寒風中搖曳。
皮萊爾笑了,一定是父親幹的。想起了父親曾經說過他要給他們一個驚喜。他知道冬天的陰鬱和沉悶總是讓皮萊爾神情沮喪、無精打采。
就這樣,在接下來的四五個春天,父親的藏紅花都為皮萊爾開放。
當第六個春天來臨時,花兒隻開了一半。再接下去,一朵也沒了。皮萊爾開始懷念那些藏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