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高山流水之約(1 / 2)

第2章第8節高山流水之約

春秋時期,楚國的一個小村莊中的一個樵夫的家

裏,年輕的鍾子期垂危,年邁的父母守著病榻。

“兒再不能對父母盡孝心了。兒死後,隻

請父母將兒埋在馬安山那邊的江邊。”鍾子期握著父親的手說。

“兒啊,為什麼一定是那裏

,那兒離家有二十多裏呀!”母親流著淚問。

“為了守信、守約。”鍾子期微弱的聲音說,“

父母知道,去年中秋,兒在那裏遇到伯牙兄,臨別時約定,今年中秋,伯牙兄要來我家,我

說,到時候我去江邊接他……不能活著去接,死了也要到江邊,要信守約言……”

“我兒

,伯牙乃是晉國士大夫,去年是公事路過,今年怕是不能前來了。晉陽城到這裏是幾千裏呀

……”父親說著撫摸兒子的手。

鍾子期說的是去年中秋的事。晉國士大夫俞伯牙奉晉主之

命外出辦事。回晉時走水路,八月十五之夜船行到漢陽江口,就停泊在岸邊。

俞伯牙

在船上彈琴時發現有人偷偷欣賞,就把這人請到船上。這人就是青年樵夫鍾子期。交談中,

俞伯牙發現鍾子期對他的珍貴的古瑤琴的來曆十分了解,且對琴理十分精通,欣賞彈奏也十

分內行。俞伯牙想著高山彈奏,鍾子期就聽出“巍巍乎誌在高山”;想著江河彈奏,他就感

歎“湯湯乎誌在流水”。在這裏遇到知音,俞伯牙激動異常,當時就同鍾子期結為兄弟。兩

人談心直到天亮,都覺得言猶未盡。

俞伯牙邀鍾子期過些天到晉陽去,鍾子期說:“如果

答應了賢兄,我就必須履行諾言。萬一父母不允許我去,我豈不成了言而無信?我不敢隨隨

便便答應了後來再失信……”

俞伯牙感歎後,決定明年來看望鍾子期。

“仁兄明年什麼

時候來到?”鍾子期問。“昨夜是十五,現在天亮了是十六。來年,我就是八月十五或十

六來到,最晚不超過八月二十。爽約失信,我就不是君子。”俞伯牙說。

鍾子期說:“既

然如此,來年的八月十五、十六,我就將在這裏江邊接你!”

一轉眼,到了次年。俞伯牙

算計了日子,向晉主告假。

晉主懷疑俞伯牙要另投別國,就遲遲沒有答應。

俞伯牙想著

上年的約定。再算算日子,心想,寧可丟官,決不能爽約失信,於是,收拾好行裝就啟程了

。

一路行來,陸路轉水路,正好在八月十五日夜裏,水手報告離馬安山不遠。俞伯牙依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