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少年富蘭克林(1 / 1)

第四章責任,血液裏流淌著的使命

第4章第1節少年富蘭克林

富蘭克林小時候很喜歡釣魚。他把

大部分閑瑕時間都花在了那個磨坊附近的池塘旁邊。在那兒,他可以得到從遠方遊來的鰈魚

、河鱸和鰻鱺。

一天,大家都站在泥塘裏,本傑明對夥伴們說:“站在這裏太難受了。”

“就是嘛!”別的男孩子也說,“如果能換個地方多好啊!”

在泥塘附近的幹地上

,有許多用來建造新房地基的大石塊。本傑明爬到石堆高處。“喂!”他說,“我有一個辦

法。站在那爛泥塘裏太難受了,泥漿都快淹沒到我的膝蓋了,你們也差不多。我建議大家來

建一個小小的碼頭。看到這些石塊沒有?它們都是工人們用來建房子的。我們把這些石塊搬

到水邊,建一個碼頭。大家說怎樣?我們要不要這樣做?”

“要!要!”大家齊聲大喊

,“就這樣定了吧!”

他們決定當晚再聚到這裏開始他們偉大的計劃。在約定的時間裏孩

子們都到齊了,開始搬運石塊。有時他們像螞蟻那樣兩三個人一起搬一塊石頭。最後,他們

終於把所有的石塊都搬來了,建成了一個小小的碼頭。

“夥計們,現在,”本傑明喊道,

“讓我們大喊三聲來慶祝一下再回去,我們明天就可以輕輕鬆鬆地釣魚了。”

“好哇!好

哇!好哇!”孩子們歡叫著跑回家去睡覺了,夢想著明天的歡樂。

第二天早晨,當工人們來

做工時,驚奇地發現所有的石塊都不翼而飛了。工頭仔細地看了看地麵,發現了許多小腳印

,有的光著腳,有的穿著鞋,沿著這些腳印,他們很快就找到了失蹤的石塊。

“嘿,我明

白是怎麼回事了。”工頭說,“那些小壞蛋,他們偷石頭來建了一個小碼頭。不過,這些小

鬼還真能幹。”

他立即跑到地方法官那兒去報告。法官下令把那些偷石頭的家夥帶進來。

幸好,失物的主人比工頭仁慈一點,否則我們的朋友本傑明和他的夥伴們恐怕就麻煩了。

石頭的主人是一位紳士,他十分尊重本傑明的父親。而且孩子們在這整個事件中體現出來的

氣魄也讓他覺得非常有趣。因此,他輕易地放了他們。

但是,這些孩子們卻要受到來自他

們父母親的教訓和懲罰。在那個悲傷的夜晚,許多荊條都被打斷了。至於本傑明,他更害怕

父親的訓斥而不是鞭打。事實上,他父親的確是憤怒了。“本傑明,過來!”富蘭克林先生

用他那一貫低沉嚴厲的聲音命令道。本傑明走到父親的麵前。“本傑明,”父親問,“你為

什麼要去動別人的東西?”

“唉,爸爸!”本傑明抬起了先前低垂的頭,正視著父親的眼

睛,“要是我僅僅是為了自己,我決不會那麼做。但是,我們建碼頭是為了大家都方便。如

果把那些石頭用來建房子,隻有房子的主人才能使用,而建成碼頭卻能為許多人服務。”

“孩子,”富蘭克林嚴肅地說,“你的作法對公眾造成的損害比對石頭主人的傷害更大。我

的確相信,人類的所有苦難,無論是個人的還是公眾的,都來源於人們忽視了一個真理,那

就是罪惡隻能產生罪惡。正當的目的隻能通過正當的手段去達到。”

富蘭克林一生都無法

忘記他和父親的那次談話。在他以後的人生道路上,他始終實踐著父親教給他的道理。實際

上,他後來成為了美國有史以來最傑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官之一。

應該說,富蘭克林是幸運

的,他平凡的父親告訴了他一個不平凡的道理:一個人隻有真正為公眾的利益擔當起自己應

有的責任時,他的所作所為才變得偉大而值得稱頌。尤其是一個青少年,更應該擔當起崇高

而不顯浮華的責任,這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使命之一。人們從來不會指望一個遊手好閑

、沒有責任心的人能給他們帶來福音。

故事釋評:

責任心,總括起來

指個人對自己和他人,對家庭和集體,對國家和社會所負責任的認識、情感和信念,以及與

之相應的遵守規範、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態度。當一個人具備了高度的責任感,就具

備了養成健全人格的基礎,也猶如注入了個人發展的催化劑。